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通用14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三年级下册】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通用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悉、背诵课文。

2、 简单了解荀子生平。

3、 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例,用语言表达对人的启发中“言”与“行”的看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荀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板书:言行一致,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2引出中国古代有个名叫荀沅的人就在《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中提出类似的现象。

板书: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1齐读板书。

交流各自理解。

2齐读课题后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用成语作引子导入本课的主题。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二、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1过渡:那么荀子是怎样说的?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提问:荀子根据什么标准,把人分成几个阶段?对这几种人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3思考题:假如你是一个广纳人才的人,面对“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和“口能言之,身不能行”,这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3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显文章的能力。

创新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悟。

三、熟读背诵

增加积累

1谁能看着板书,把课文背出来?

2请各学生尝试。

1准备试背。

2积极参与。

设置铺垫、降低难度,使学生参与,应当完全背诵积累。

四、送你两句话

板书荀子的两句话: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抄录。

2齐读并试背。

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

第2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chán jiào xīn shǎnɡ shènɡ fù jiào liànɡ

( ) ( ) ( ) ( )

fēnɡ suǒ pào chá fèn nù rónɡ yì

( ) ( ) ( ) ( )

二、辨字组词。(8分)

钟( ) 渐( ) 碎( ) 赵( )

种( ) 惭( ) 摔( ) 超( )

守( ) 搂( ) 矿( ) 澡( )

村( ) 楼( ) 旷( ) 躁( )

三、变字小魔术。(8分)

例:骨——(骺)(髓)(滑)(鹘)

票——( )( )( )( ) 乔——( )( )( )( )

肖——( )( )( )( ) 垂——( )( )( )( )

四、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字。(12分)

(受 收)获 训(练 炼) 一(显 现)身手

(会 恢)复 (健 建)康 千变万(花 化)

粗(糙 草) 暴(燥 躁) (峦峦 恋恋)不舍

(振 震)怒 积(攒 赞) 一干二(净 静)

五、补充词语。(6分)

全( )贯( ) ( )目( )神 ( )慌( )忙

晕( )转( ) ( )重( )长 ( )翼( )飞

六、照样子,写词语。(12分)

例:虎背熊腰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例:承前启后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例:前仰后合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七、我会用句子中划线的词造句。(4分)

1.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

2.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石匠把三个孩子藏起来。

三个孩子被石匠藏起来。

1.小狮子爱尔莎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

2.我把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3.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

九、按原文填空。(6分)

夏天好,大河水宽好____。敢和鱼儿来____,哪怕它浪头一个更比一个高。风吹日晒真____, 上睡个安生觉。啊,____,虎背熊腰,油亮的脸蛋像____大红枣。

十、阅读乐园。(19分)

送回大山

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山洪滚滚而来。

王敢站在村口,呆呆地望着滔滔洪水和洪水携带来的种种杂物:折断的树枝、打落的果子、拔起的"庄稼……

这时,他发现,水面一根大树枝上,落着一只小鸟,小鸟紧紧地抱住树枝,随着洪水上下起伏,全身的羽毛都被打湿了。王敢毅然跳下水,救出了小鸟。

王敢把小鸟带回家里,给它擦干身上的雨水,用暖暖的棉花包裹起来。小鸟得到温暖,很快恢复了活力,一跳一跳地好像在向王敢表示谢意。

在王敢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鸟一天天长大,它长成了一只小孔雀!长长的双腿,漂亮的羽毛,五彩缤纷的尾巴,王敢很喜欢它。但他想,这孔雀是从大山里漂来的,它应该属于大山,属于森林,属于所有的人们。于是,在一个明媚的早晨,王敢把小孔雀送回了大山,送进了森林,送还了人间真情……

1.依照上文填空。

( )的树枝 ( )的果子 ( )的庄稼 ( )的早晨

( )的棉花 ( )的羽毛 ( )的尾巴 ( )的双腿

2.造句。

无微不至:

3.用“——”把你喜欢的词语画一画,写一写,至少写四个。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谈一谈。

十一、作文园地。(15分)

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一个朋友。可以写你们的友情,也可以写你们之间发生的矛盾、误会等。要把事情写具体,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三、票——(飘)(漂)(瓢)(剽) 乔——(侨)(桥)(娇)(骄)

肖——(消)(梢)(哨)(宵) 垂——(棰)(锤)(捶)(睡)

四、受 炼 现 会 建 花 草 燥 峦峦 振 赞 静

六、1.莺歌燕舞 虎头蛇尾 狐假虎威 狼心狗肺

2.能屈能伸 三长两短 口是心非 争先恐后

3.来龙去脉 出生入死 大同小异 大惊小怪

十、1.折断 打落 拔起 明丽 暖暖 漂亮 五彩缤纷 长长

4.例:王敢的做法是一种保护动物的具体表现。你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真令人敬佩呀!

第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21课《太阳》知识点

一、填空

1、太阳的特点是:远、大、热。

2、课文第4自然段开头的“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句话是(过渡句)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关系非常密切”主要体现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雨雪的形成离不开太阳)、(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太阳光可以杀菌)。

3、课文开头引用了神话故事(),这样写是为了吸引读者。

4、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用(列数字和作比较)来说明太阳究竟有多大。

5、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这句话用(列数字和举例子)来说明太阳的热。

二、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文中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好处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举例子

使抽象的数据具体化,容易理解。

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地球和太阳比较,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列数字 更加准确、直接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用大火球作比喻,形象生动。

三、读片段,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 )○( )○( ),没有( )○( )○( )○( ),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 )世界。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词语。

2、在文中○中打上标点。

3、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4、这一段是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第一句话是从(正面)说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句话是从(反面)说的,最后一句是(总体说明太阳的重要性)。这样反复强调,更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5、第一句和第三句是(因果)关系。用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

(因为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所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6、用“如果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说一段话:

7、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如果没有太阳,动物和植物都无法生存,人类就没有食物。这是对全文的总结,说明太阳的重要性。)

第22课《月球之谜》知识点

字:谜

词:降临、悬挂、皎(jiǎo)洁、荒漠、鲜嫩、费解、探索

重点句子:

1、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jiǎo)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里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2、古往今来,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3、再看看用植物做试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4、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据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了,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练习题:

一、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写写你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课后诗句要熟背。)

二、我会填合适的词语

( )的夜空( )的月光( )的努力()的生命

( )的阳光( )的水藻( )的遐想()的溪流

三、读了课文,我知道月球是一个这样的世界

这里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却________________。月球上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任何_______。月球是__________。

四、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1、月球上的尘土是否有杀菌本领?

2、为什么不同作物在月球尘土上生长情况不同?

3、月球的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4、月球的火山活动是否比地球早?

五、文中第7自然段的省略号说明(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

第23课《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知识点

字:教、哪、愣

词:跨上、新鲜、便捷、购物、有趣、网络、迫不及待、情不自禁

重点句子:

1、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爸爸告诉我:“它就像一个遍布全球的巨大蜘蛛网,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连接到一起。

2、在互联网里,可以查阅信息,便捷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的电子信箱和全世界的小朋友建立联系;还可以参加网络上购物、拍卖等各种活动。

3、网络真的这么神奇?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打开电脑,进入网络。不一会儿,米老鼠的形象就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4、妈妈又教我发电子邮件。我试着给远在国外的表姐发了一封我自己用电脑画的贺卡。爸爸看着我,羡慕地说:你们这一代真是大幸福了。

5、我恋恋不舍地下了网,愣愣地看着爸爸妈妈,心思还在那种奇的网络世界里呢!爸爸说:“今天用到的,只是网络功能的一部分,网络的用处还有很多很多呢!”我听了,更加喜欢网络这个新朋友了。

一、填空

1、“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就是指(我家的电脑上网了。)

2、“它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蜘蛛网”这句话中的“它”是指(电脑网络),“它”的喻体是(蜘蛛网)。

3、“五湖四海”在文中是指(世界各地)。

4、“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这句话概括点明了电脑网络的作用。

5、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是说网络将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无论相隔多远,人们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保持联络。)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聊天游戏、看新闻、查阅资料、收发电子邮件、访问各种网站、听音乐看电影、购物、学习辅导……)

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三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第4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鬼是一棵矮杉树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品质。

(2)通过默读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战士来头勇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重难点、关键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部分课文片断投影。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时的情景。

2、有一个小战士,也和你们一样,怕黑,以为有鬼,甚至吓的尿了裤子。

二、速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标记

1.来头为什么怕“从小怕鬼”?

2.那一次来头吓得尿裤子是在什么情况下?

三、讨论,交流

1、因为来头小时候在财主家放牛时,厨子老宽总是在夜里对来头讲鬼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所以来头从小怕鬼。

2、是一个人在夜里独自站岗放哨时尿裤子,因为当时周围有鬼,所以吓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和脉络

1、找出文中一个用来隔开两件事的表明时间的词语。(“过了没几天”)

2、讨论课文的顺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读文,划出文中描写来头心理活动的语句。

2、联系自己比较,如果当时是你在坟地的话,你会怎么样?

六、体会文章中写得妙的其他语句、词语

1、根据学生找句来进行交流汇报。

2、“来头不吭声,脸红了大半片。”

七、指导改变顺序来改写故事

1、出示课后问题2。

2、讨论

八、课堂总结

谈谈本课给你的启发。

第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先分析后下结论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激励学生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难点

理解荀子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且强调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这方面从孔子开始就有许多名言,至今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亮点。如,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听其言而观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实做事,从自己做起,是超越时间空间的“通行证”;能做之人永远是国宝、家宝、单位之宝等。本文阐述的道理也是如此。教学时,在引导扫除文字障碍,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启发点拨学生围绕作者的四种态度,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体会作者所述的“言”和“行”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大语文教学观,着力引领学生熟读精思,沟通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努力唤起体验和感受,逐步将先哲智慧化为自身的精神养料,同时,激励学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刻苦“修身”,身体力行,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由言善行恶的大贪官成克杰说起,激发学生从文中找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的态度,让学生明白文本与我们的生活很切近。

速读,指出晏子对言善行恶者(国妖)的态度:“除”

用身边大贪官的事例导入,激发兴趣,并用课文中先贤的评价例证,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为课文学习投入情感准备。

整体感知

采取“整体—部分—整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

默读、诵读,疏通课文,把握文章大致内容和脉络结构:课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再分别表明四种态度。

用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宏观语境,进而把握微观语境,这是阅读感悟的第一步。

研读探究

针对“言”和“行”的四种表现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这样依次排列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行”,强调“做”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有许多名言阐述这个道理,请学生讨论补充。

针对晏子对 “言”和“行”的四种表现所持的不同态度,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领悟先哲识“人”用“人”的智慧。

诵读,质疑,讨论。参考提示——

对于“言”和“行”的四种表现的排列,晏子强调的原则:“行”是最重要,且强调从自我做起,身体力行,所以四种表现的依次排列是“等而下之”的。

晏子对于四种表现所持的态度可谓爱憎分明:“不能言”而“能行”的人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人,虽然各有长短,但毕竟也是可用之才,都值得“爱”和“任”;最值得发自内心敬重的是既“能言”又“能行”,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人;“言善”而“行恶”的人,如成克杰之流,欺骗性大,流毒之深,应该铲除。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围绕关键词“表现”和“态度”,精心设计几个有坡度的问题,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经过研读、质疑、讨论、感悟等环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文章阐述的道理也能逐步了然于心。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个招纳人才的人,面对“不能言”而“能行”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例,讨论、交流。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既强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又是对其进行发散思维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课后作业

布置写一则短文,谈谈对“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这句名言的感受。

回家完成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激励学生刻苦“修身”,努力成为国家“可用之才”。

思路点拨

此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种情况:能言、能行(国宝);不能言、能行(国器);能言、不能行(国用);言善、行恶(国妖),再分别表明自己的敬、爱、任、除等四种态度,脉络清晰,文字障碍较少,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反复诵读,能够把握大致内容。但学生要真正理解其阐述的深刻道理,却不易。教学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鲜活实例来辅以说明,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如,对“国器”、“国用”和“国妖”可以这样理解:“国器”往往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虽然他们不会头头是道、天衣无缝地长篇大论,然而却是以不善辞令、多做实事、身体力行、踏实苦干来处世立命的,他们是真正默默无闻的实干家;“国用”是有思想、有主见、有韬略,懂策略的士人,他们在总体上来看,是“谋士”角色;“国妖”则表现为口是心非,口蜜腹剑,言善行恶,伪善真恶,有时大奸似忠,道貌岸然,其实是一伙奸滑小人,无耻歹徒等。

练习举隅

1、 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①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行②国器也 器③国用也 用

④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敬 爱 任 除

2、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马论”:苦了当牛做马,肥了溜须拍马,亏了单枪匹马,牵就害群之马,冷落千里宝马。对于这种似乎很偏激的说法,你是怎么看的?

3、有人说,现代社会需要善辩之才,会说就行,对此,你是如何看的?

第6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技能与知识目标:①听懂并会说red、blue、yellow、green、black、white词汇②基本能听懂并说出It’s red./ It’s yellow./ It’s blue./ It’s green./ It’s black./ It’s white.语句。

(2)运用能力目标:①会用“It’s…”来描述某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如:颜色。②It’s red./ It’s yellow./ It’s blue./ It’s green./ It’s black./ It’s white.来快速反应练习。

(3)素质教育目标:①美丽的自然界是色彩斑斓的,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②善于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加以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我特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听懂并说出It’s red.等类似有关颜色的句子。

教学难:

①black、green 的正确发音。②当学生在说It’s a …句型时,避免在颜色前出现“a”的发音。

教学准备:

为了吸引学生的持续注意时间,我准备了录音机和录音带、五色小彩旗、教师用VCD、五色小彩帽做为本课的教学用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感受新知,并作适当点拨,通过模仿,游戏活动,情景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即“为用而,用中学,学了就用”,使学生主动参加到教学全过程中。

在培养学生学法方面,我采用尝试法,迁移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向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教学环节:

一、 音乐组织教学,优雅进入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录音机播放第一模块的Hello歌,师生边做动作边演唱,用歌曲方式复习所学的日常问候语。然后进行师生问候语对话。使学生的情绪轻松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为本节课的学习开好头,树自信,这也符合课标中的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且对刚才刊物对话表演的同学刊物表扬,并让他们每人选择一个小彩旗,作为该组赢得的奖励。

二、灵活创设情境,自然导入新知

1、老师走到一位刚才领到红色小旗的学生前,拿起小红旗,面向全体同学挥动小红旗并说red,然后用手指班中任意几个红色的事物一一向同学介绍red.It’s red.吸引学生的注意,配套工程容易集中注意力,从而接受新知。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呈现green、blue、yellow、black、white词汇和It’s red./ It’s yellow./ It’s blue./ It’s green./ It’s black./ It’s white.这时老师仅做口头描述,不需要学生跟读。先让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2、播放VCD歌谣(有关颜色的)图像生动,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听觉灵敏,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直接法与听说法配合的方式,这样就把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新词,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于低年的学生。

3、学生在小组里互相练习说这些单词。这样全班同学每个人都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又不会过多的占用课堂时间。《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记忆深刻。

4、指着红色的事物说:It’s red.要求学生跟读,同样方法完成其它颜色的练习。运用迁移法使学生更快的运用新知,同时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事物的颜色,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操作与指导

1、当老师说“red”时,全班学生立即指向身边的红色事物,并说出这个单词,如果教师指着一红色事物说It’s red.句子时,则全体学生也应能说出It’s red.同样方法完成其它颜色的练习。

2、四人小组做上述练习,当发现有学生说出错误句子时应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助于突出本课的重点。同时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

四、复习与训练

玩Guessing game 游戏:将课前准备的五顶小帽子按一定顺序藏在身后,问学生一会儿大拇指会戴哪顶帽子和大家见面。找学生用所学颜色进行猜测,如果学生猜错了,老师摇头说 No,让别的学生继续猜,如果猜对了,就点头说Yes,并将大拇指给全体学生看,然后将小帽子送给答对的学生。这样巩固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了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在本课结尾部分播放一首有关颜色的英文歌曲,I can sing a rainbow.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颜色单词,以及英文歌曲与中文歌曲在演唱上的差异。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上是我对本课的初步设想,还有待于课堂实践来检验。

三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教案

第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理念:

找出途径让学生发掘材料,从语文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发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牺牲的详情。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不适应阅读这么长的篇幅,学生可能不适应这么欧化的语言,学生可能陌生这么含蓄而深刻的主题,学生可能有不太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在阅读这篇文章比较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学的立足点不应太高太难,应尽量简化、浅化,使学生好懂、爱学,并重在培养他们的兴趣,不然,教师的教学就会很被动。

教学目标:

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教学重点

以积累、听说、写作等为训练手段

以发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核心

学法导引:

1.长文短教,重点突破。

2.注重发现,重抓积累。

3.启发诱导,读写并举。

教学过程:

导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伟大的悲剧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我们就来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斯科特的故事给我们解答这个疑问的。

出发前的准备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像一次充满挑战的探险之旅,希望大家在这次旅程中既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又接受智慧和胆量的考验,出发前,我们需明确此行的要求和任务:首先大家要一鼓作气,振作精神;其次,大家要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第三,大家要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希望我们最后都能达到荣誉的顶点,品尝胜利的果实。

沿途发现,做一个细心的收藏家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就像一个旅行家在旅行,要去不断地发现那些有价值的、美好的、印象深刻的东西,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仔细整理珍藏。下面大家读课文,看同学们是不是一个个细心的收藏家。(指导学生分类整理,做成卡片)

下面的词语不应错过

姗姗来迟 怏怏不乐 白雪皑皑 茫茫无际 洋洋得意

闷闷不乐 念念有词 忧心忡忡 小心翼翼 猎猎作响

迷迷糊糊 哆哆嗦嗦 踉踉跄跄

坚持不懈 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 疲惫不堪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海市蜃楼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语无伦次

羸弱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步履 告罄 蹒跚 遗孀 厄运

下面的句子不应忘记。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

(指导学生去发现、搜集、整理)

挑战困难,做一个勇敢的探险家

既然是探险,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必然会遇到艰险和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越是艰险的地方,我们越要迎难而上。下面的学习需要大家拿出勇气和智慧,看大家是不是一个个勇敢的探险家。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1.同学们在下面互相复述故事。(要讲得热闹)

2.大家推荐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述故事。(要激励)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要称赞)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

……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

4.文章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我们发现了探险家高尚伟大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说他感动你的原因。(要鼓励)

①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②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③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科学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泪流满面。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不得不令人赞叹。

……

(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细心领悟)

善于创造,做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人类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对未知世界的追求,我们的眼睛总是在不断发现新鲜的天地,我们的思维还在继续探索许多空白的领域,这就象我们今天的学习一样,都需要我们有一种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所以下面的问题,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你成了一个优秀的开拓者。

1.这次探险活动胜利者是阿蒙森,失败者是斯科特,然而茨威格选择作传的却是斯科特,这里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目的?(从中理解题目的含义)

2.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请以《真心英雄》为题写下你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播放周华健的歌曲《真心英雄》营造氛围。

3.学生写作。

4.当堂诵读。

5.教师评价。

第8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2.掌握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发音规则。

3.在情景会话中,熟练掌握how many及名词复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并在对话中运用句型。

教学难点

1.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其正确的发音。

2.how many的用法。

3.进一步巩固助动词do在词句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1—15的数字单词卡、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及录音。

学生:课本、文具。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或学生的学习用品来展示数词,同学跟教师朗读句子: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然后教师用汉语边数边说英语:I have six.让学生在轻松的会话情景中学习。

2.游戏教学法

同学们利用书本中的图片,进行对话练习:How many birds do you see? How many cats do you see? 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five./I see nine…在用英语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数词。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Guess(复习数字1—10)

教师举起右手做出各种表示数字的手势,让学生看好后,教师立即把手放到身后,让学生说出来(速度由慢到快)。也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正确率高,在黑板上记分。

2.主情景图

(1)教师使用挂图或课件展示主情景图,引出本单元询问数量的话题。

(2)教师板书:数字、水果、 动物、 家庭单词。

(3)学生选择与本单元内容匹配的主题词。

(4)播放录音,让学生基本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呈现对话情景图,但遮住风筝部分,只呈现两个小孩抬头看天空的情景。让学生猜两个小孩在看什么,引出单词kites和句子Look at the kites!

2.呈现完整情景图,引导学生看图谈论图片,同时用上表示数字和颜色的单词,引出数字eleven和twelve并领读,注意twelve的发音。

3.播放对话录音,回答问题: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4.让学生回答:I see 12!教师接着说:Wow, so beautiful!引出单词beautiful。

5.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

6.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

Step 3: Practice

1.游戏:魔术火柴盒

教师放一些火柴棒在盒子里,摇动盒子,并快速让学生看一眼。然后问其他同学:How many matches do you see?学生轮流猜,如果猜中,就可以获得一根火柴,最后看哪组获得的火柴棒多,就是胜方。

2.Find and count

(1)教师讲清规则,学生A询问How many…do you see?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2)两人进行小组对话活动。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二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两人一组用实物或图片进行对话:How many…do you see? I see…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句型:Look at the kites! How many… do you see?

Step 6: Homework

1.同学之间用所学句型问答文具、课桌等的"数量。

2.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三题。

板书设计

Unit 6 How many?

—Look at the kites! —Wow, so beautiful!

—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I see 12.

与本课相关的语法点及可选用的习题

1.how many 的用法

how many用于引导特殊疑问句,意为“多少,几个”,后接可数名词复数形式。

如:How many girls do you see?

你看见多少个女孩?

2.英汉互译。

(1)how many

(2)so beautiful

(3)look at

(4)five pencils

(5)six boxes

(6)多少只鸟

(7)一只黑色的猫

(8)八只漂亮的风筝

3.选用全品学练考里相关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听、说、认读单词 eleven, twelve和使用句子 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来交流看到的物品数量。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引出新单词,并通过图片教授句型。然后通过小问答呈现对话,让学生模仿跟读对话,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对所学句型进行巩固。 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学习者变成积极的探索者,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兴趣更浓了。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英文数词11—15 ,并能正确认读这些数词。

2.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这些英文数词。

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11—15的英文拼写及发音。

教学难点

认读数字eleven—fifteen。

教学准备

教师: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 课件、蜡烛图片、单词卡片。

学生:课本。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展示:11个梨,12个苹果,13个橙子,14本书,15个书包,同学跟读并记住这些数词。然后教师问:How many pears do you see? 学生做回答:I see eleven. 教师接着问:How many apples do you see?等等。学生根据实物进行回答:I see…使同学牢固掌握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的应用。

2.儿歌说唱教学法

教师播放Let"s chant 部分的音乐,和同学一起说唱,让同学在音乐中体会英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教师播放上册Unit 6 A部分Let"s sing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的录音,让学生跟唱。教师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用蜡烛图片或实物做演示。教师把同学分成每15人一小组,从one一直按顺序数到fifteen,在数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同学纠正发音,让学生初步理解eleven到fifteen。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手中有多少蜡烛的图片: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学生猜完后,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边贴边让学生大声数出来,教读单词eleven。

2.教师依次增加黑板上蜡烛的数量,并询问学生: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同时教师教学生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这几个单词。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写有11—15英文单词的气球,让学生认读单词。

4.教师出示数字1—15的单词卡,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5.找15名学生到讲台前面各选择一个单词卡,然后按顺序排列。

6.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

Step 3: Practice

1.游戏:报数

请小组学生上台,先要求学生排好队,然后要求他们大声报数1—15。依次请各小组上台,比一比看哪一组排队快、静、齐,报数响亮、准确。

2.Let"s chant

(1)教师播放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2)学生再次听录音并操练。

(3)让学生根据Let"s chant编出另外四种物品的歌谣。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4页第一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游戏:拍皮球

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闭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4下,然后突然停下,问一名学生:What"s the number?该学生应该答:Fourteen.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答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教师在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或Four plus three is seven.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1.单词: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2.Let"s chant部分内容。

第9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感受到动物能为大自然贡献力量,对大自然的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为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趣揭题。

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你都见过或听说过那些鸟类朋友呢?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种有特殊本领的鸟——会植树的鸟。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你喜欢植树鸟吗?为什么?

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汇报。

抓住第5和第7自然段描写植树鸟支书是的一系列动词,体会植树鸟的可爱。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会植树的鸟,他们植树时那认真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小卡西,也感动了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动让我们再读课文。

二、升华情感。

结合自己的体会,发自内心的对植树鸟说几句话吧!

三、资料交流。

课下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鸟类的资料,现在让我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资料交流,教师补充。

四、写作提高

写爱护鸟类的宣传语。

第10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未来的学校400字(1)

一晃23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2037年了。在这内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事物都有极大的变化,就比如说:学校。接下来就让我就为你们介绍一下2037年的学校吧。

走进学校,首先就可以看见一片树林。树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在这里散步,乘凉。在树林中有一条用五颜六色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树林深处。沿着小路走下去,你会看见一池清泉,这座泉水的名字叫“知泉”。那它为什么叫知泉呢?原来是因为,考试前学生会感到压力。所以,每次考试前,学生们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到这里来复习。虽然并不一定会让学生考的好,但是至少可以增加一些自信。在喷泉的中央是一本很大的石书,在石书的中心有一个小孔,小孔不停的喷水出来就形成了喷泉。

知泉后面就是教学楼了,教学楼分为两栋,一个是教学用的,一个是实践用的。2037年的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的课本变成了平板电脑,而铅笔盒里的铅笔、钢笔、自动笔……变成了一支光能笔。什么又是光能笔呢?光能笔就是利用光能写字的笔,写在纸上留下的`是金黄色的光芒,这种笔写下的字用普通橡皮擦是擦不掉的。必须用一种叫“光能回收器”的小型机器才能办到。

怎么样?未来的学校令你很向往吧!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未来的学校400字(2)

2032年,这时我是名科学家,已经很久未回家乡,去家里,去学校……一天,上级同意我回乡,回家团圆。我乘着X15-13式光速飞机,回乡看看。

以前的那低矮的教学楼现在拔地而起,137层的教学楼令人惊讶。我走入电梯,按下了137楼,嗖的一声就到顶楼。往下面看,下面的车子像芝麻般的大,我估计有1000间教室,不会像以前很拥挤,水泄不通。

教室桌桌摆着电脑,却找不到插座,原来是装了超能量电池,一块最少用5年。电脑虽然可以打游戏,但有一个无线关闭游戏控制器在讲台上。电脑采用无辐射屏幕,不让眼睛近视,内含课本内容,学习方便又好用。椅子防摔防断,坚硬无比,桌子有抽屉、防小刀划痕、被笔墨沾到用毛巾一擦即可消除。厉害吧?

操场为了省地面,建造在地下,面积有4572平方米,跑道采用最新的劲弹防伤跑道,脚底不再受到冲击,摔倒不会在重创。空气来自于空气吸收器,空气吸收器安装在1楼,用箱子盖上,用空气管传输到地下。空气吸收器牛爆宇宙高科技机器,电源来自于有害空气,吸收使用。

这就是2032年的学校。

第11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一、周教学内容:

学习第六单元鸟儿,共三篇课文,《翠鸟》、《一只小鸟》、《惊弓之鸟》。

二、周教学重难点:

1.生字:一类字24个、二类字21个、多音字两个。

2.积累:(1)有感情的朗读每一篇课文,继续练习复术课文。

(2)继续学习概括与具体的写作方法。

(3)初步学习抓住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4)学习鸟类外形描写。

3.作文:《我最喜欢的鸟》

三、周学科融合:

1、发动学生查找收集有关鸟类的资料,了解有关不同鸟的知识和特点。

2、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小鸟。

四、周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介绍和叙述了有关鸟的知识和特点、故事。这些精彩的描述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用抓注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形式感悟理解,从而懂得珍惜鸟儿,理解亲情;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进行分析、理解,得出正确判断,才能做好事。

翠鸟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生动,适合有声有色的朗读,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品词品句,加深理解,产生顿悟,体会语言的秒处,体会翠鸟的可爱。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目标:(1)通过朗读,体会“希望”、“冤枉”、“失望”的用法,懂得用词精当,形象。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继续学习概括与具体的描写方法。

3.生字目标:易错:叼

区分:(处外)(等待)

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

自由读—范读纠音—同桌互读—指名读—自由读

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细读感悟: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一段?为什么?(读、欣赏、说)

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的?

3.能力训练点:(1)恰当的使用词语。(第四段“希望、愿望、失望”)

(2)生字学习

(3)尝试抓住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4.拓展延伸:

仿写:写一写你喜欢的小鸟的外形。

课后反思

一只小鸟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冰心。文中讲述的故事和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可唤起学生对相同经理的回忆,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可抓注重点词语,边读边想像。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2.积累目标:

学习抓注重点词语,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3.生字目标:多音字:弹

生僻字:啁啾

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自读课文—自学解决生字—小组内读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细读感悟: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从哪可以看出来?

这只小鸟后来怎么样了?

3.能力训练点:

(1)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变想像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4.拓展延伸:

续写故事

课后反思

惊弓之鸟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分析本课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卫国疑问有名的射箭手更累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应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判断。

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好事。

2.积累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用关联词“一---就---”造句。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

3.生字目标:易错:惑命

多音字:更

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

(1)自读泛读相结合,读通读顺。

(2)初步感知这个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

2.细读感悟:

(1)讨论:更羸和魏王看到了以什么样的大雁?更羸怎么把它射下来的?为什么累羸一拉弓,大雁就会掉下来?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能力训练点

(1)抓注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

(3)试用关联词“一---就---”造句。

4.拓展延伸:

(1)积累和鸟有关的成语。

(2)讲一讲成语故事。

第12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盾”的部首是“厂”。“誉”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寓言)

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

楚人:楚国人。鬻(yù):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锋利。以:用。弗:不。应:回答。

5.教师范读。

概括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锋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楚国人如何卖矛和盾的呢?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指名读,读出其夸赞自己东西的自豪感。)

2.他这般夸耀,路过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路人们是要买他的矛或盾吗?路人们都说了什么话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位楚国人是什么表现?

(其人弗能应也)哑口无言、张口结舌……

4.体会“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要前后一致。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矛和盾都卖不出去)

我们来想办法帮帮他,帮他卖出这些东西。(引导学生为楚人想办法,自由发言。)

3.说话不要前后矛盾,说话要有逻辑性。说话之前先思考这样说是否合适。

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利,物无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1.本课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通语句,根据注释理解句意,反复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2.给学生表演和发言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第13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一、预习导学

1、听写生字、生词。

2、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是飞渡的过程)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不看动物世界?

生;

师: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动物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西藏,一天,一只肥硕的藏羚羊被猎人发现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逃跑,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然后冲着猎人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跪下了。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他的眼中流了出来。猎人呢,并没有被他的怜悯所打动。枪声响起,藏羚羊应声倒地,到最后仍是跪拜的姿势,两行泪迹仍然清晰的流着。

同学们,请同学们猜猜看,藏羚羊为什么下跪,是怕死吗?

不是

师:随着猎人对他的开膛扒皮,一切便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这只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他已经成形了。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体给猎人下跪,是在祈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

师;我被这慈母的跪拜深深地震撼了。可见,在动物的世界里,

也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与厚意。

师:今天,我么么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再一次将这动物世界中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献给大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内容(重点强调怎么飞渡过去的,学生复述完以后,赏析FLASH,电脑演示飞渡的全过程)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斑羚飞渡的悲壮美,课文中的第几段把斑羚飞渡的过程写的最具体?是不是课文中的第九段?(这样悲壮的一幕,作者是怎样把他写的生动、真实、感人呢?)我们一块来赏析这一段。(课文中的第九段之所以把斑羚飞渡的悲壮美写的如此)

(三)质疑,交流,探讨课文第九段。

1。找出主要的动词。找出运用修辞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这些动词那你写得好,不用这些动词或者换掉好不好。

生:不能。

师:对,这些动词能够把斑羚飞渡的过程具体而又生动。那么再读这些动词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生:重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下,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的内容

师:又写了哪些比喻句呢?

生:读出比喻句。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14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材简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2、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课时安排

1、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6课时

2、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6课时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85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