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思想汇报

高二历史西学东渐课时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党课学习思想汇报】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2课  西学东渐
【典型例题】
例1 称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    )
A.认识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主张学习西方,研究西方文化
C.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   D.认识到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题干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主要是”是重要的提示语,解题时首先要重视。A项首先排除。C项有一定的迷惑性。我们说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要是指他在禁烟期间翻译外国书籍,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因此B项正确。林则徐领导反侵略斗争与认识到列强侵略中国的必然性显然是两码事,后者脱离了林则徐的认识水平。D项在宋元时期就已被认识。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结论,我们在复习中要善于抓住这些结论性的语言,用史实去证明,复习中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方才真正提高自己。
【答案】B

例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
  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认识能力。洋务派是19世纪60年代清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两派的主要分歧是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即维护清朝统治。A项不合其阶级本质,排除;B、C两项看似正确,但没有点到根本上,如再深究一下,镇压太平天国和抵抗外国侵略的目的又是为什么?答案就明确了。本题难度不大。
【答案】D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指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姚莹
2.《海国图志》一书的内容不包括
   A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     B提出学习西方先进制造技术和练兵治军方法
   C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     D提出学习西方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
3.林则徐、魏源所倡导的新思潮的核心内容是
   A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民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B
4.19世纪60~90年代传入中国的西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工业制造技术②军事技术③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④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D
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冯桂芬     D王韬C
6.导致早期维新派中提出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的是
   A王韬    B郑观应     C冯桂芬    D严复B
7.直接导致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事件是
   A列强侵略的深入         B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C中法战争的失败         D洋务运动的失败C
8.早期维新派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最初都支持“中体西用”的思想立场     B最初都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C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道路             D后来都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D
9.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C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惟一媒介。而在清末的西学新冲击中,传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样化了,有翻译的书籍、新式学堂中的外聘教师、新式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员、派遣的留洋学生等,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识分子。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限在天主教义、“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方面。而清末西学的内容更广泛,层次更丰富,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
明末清初仅有徐光启、方以智等少数人接触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清末西学传播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受西学影响的阶层和群体不断扩大,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摘自教材
请回答:清末的西学传播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10.(1)传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传教士,后者多样化;(2)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义、“质测之学”、数学和语言;后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3)影响的阶层群体不同:前者少数人;后者人数众多。

三.问答题
11.“中体西用”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思想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历史作用?
11.含义:“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中体”指的是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文化。“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西用”指采用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工业制造、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等实行技术。这一思想的含义是,在维护中国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实用科技,实现“自强”和求富。评价:其局限性在于这一思想仅仅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进步性在于它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林则徐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面对现实、放眼世界、勇于进取    B维护民族尊严,坚决抵抗外国侵略
   C遵守封建纲常,效忠大清帝国      D勇于揭露腐败,倡导革新变法C
2.《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B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C批评了封建的闭关政策    D介绍了西方先进技术A
3.西学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包括①设立企业②翻译书籍③创办报刊杂志④开办新式学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A
4.“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要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段的核心是
   A致富才能自强                        B发展工商业是致富强国的必要条件
   C办学才能振兴工商业,达到致富自强的目的   D改良政治,是致富强国的根本保证D
5.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共同主张是①创办新式学堂②鼓励建厂开矿③实行君主立宪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
6.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新学,反对儒家理论     B斥责孔孟之道的虚伪
   C封建信条大多不足为训       D孔子是主张改革的先师C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光绪帝颁布的诏令,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还能认真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都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钟麟在6、7月间“谕令筹办之事,竟无一字复奏”。
    ——《中国近代史》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康有为的主张及其特点以及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8.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主张:全面改革,变法图强;反对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特点:既积极主张改革,又有保守的一面。影响: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守旧大臣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sxhb/60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