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卫生

2012届高考语文科技文复习测试题(含答案和解释)

| 点击:

【www.doubiweb.com--科技卫生】


训练平台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克隆技术的应用
    克隆(clone或cloning)是指以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其特征主要有二:一是亲子代遗传物质理论上完全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二是经克隆可产生大量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即可形成个体群或细胞群。在现代生物学中,克隆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由于克隆技术具有以上两个特征,故它与遗传学,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也使它作为生物工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世界面临着曰益严峻的人口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粮食的增长和资源的利用都是有极限的,克隆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些曰益尖锐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无限多种可能的途径和方法。    一
    克隆等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将引起工农业生产的革命,使工业和农业的区分不再明显。
    首先,传统农业是一种种植业,它离不开土地和阳光,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可以在无需土壤和阳光的工厂里生产人们生活所需的产品。利用植物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几乎一切天然有机化合物。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无性繁殖,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就可以生产这些化合物。目前,通过单细胞培养生产蛋白质已获成功;利用植物生产塑料,可弥补可能出现的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短缺。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生物学家把生产塑料的基因转入拟南芥中,使其成了生物塑料工厂。全世界许多国家有可能考虑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以节约石油。
    其次,传统工业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生产所需产品,效率低。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可制造出过去难以制造的物品,如一些激素,在动物体内含量极少,过去用动物垂体提炼激素,收效甚微,用分子克隆技术把生产激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里,再把大肠杆菌放入发酵罐中克隆增殖,然后从培养的细菌中分离出激素来。利用此方法,我国已能生产干扰素、白介素_2、乙肝疫苗、狂犬疫苗、胰岛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再次,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产生大量抗病、抗虫、抗盐碱的新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扩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区域;培养动物的优良种系,如培养一些产奶量高,奶中富含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乳牛,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要。
1.对克隆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生产出生长能力强的新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可以无需土壤和阳光,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C.能够利用植物生产塑料,这样可以达到节约石油的目的。
  D.将引起农业生产的变革,使农业生产也可以像工业生产那样,在工厂里进行。
(一)1.B。原文是生产出“几乎一切天然有机化合物”。
2.克隆技术将引起工业生产的革命,下列对这一看法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比运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生产的效率高。
  B.能够制造出传统工业生产方法难以制造的物品,如胰岛素等激素物质。
  C.必将缩小工业农业生产之间的差别,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D.能够有效地解决有限资源不足的矛盾。
2.B。“能够”应改为“可能”。
3.文章认为克隆技术的应用,将“使工业和农业的区分不再明显”,下面能作为证明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
  A.建成生物塑料工厂,利用植物生产塑料。    B.改变传统农业对土壤、阳光的依赖。
  C.不需要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生产必需品。    D.可以培养动物的优良种系。
  3.A。B项说法错;c项只是从纯工业角度讲的;D项只是从纯农业角度讲的。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克隆技术是一种在人工条件下进行无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的生物工程技术。
  B.利用克隆技术可以使植物生产出塑料,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大规模种植这种植物。
  C.通过培养单细胞而生产蛋白质,是克隆技术实际应用的成果之一。
  D.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培养出产奶量高的乳牛,但这种牛由于基因纯化会大大削弱其抗病能力。
   4.B。原文是“有可能考虑”,而不是“都在”。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太空制药
    在航天技术曰益发展的21世纪,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制造真正的灵丹妙药以攻克威胁地球人的不治之症,不是无
107
稽之谈。目前激素、酶、抗体类特效药制剂都是通过选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制取的,而在体外培养大量活细胞难度非常大。要使大量的细胞脱离原体后仍有生命功能,必须使它们依附他物,而且细胞之间互不干扰。没有可依附的物体表面,这些细胞不能存活,便谈不到制取有价值的生物制剂。生物学家通常让“培养细胞”分散依附在直径小于百万分之一英寸的特制塑料小球表面,将小球置于有培养介质液的罐中,使之吸收介质中的营养并进行新陈代谢。但是,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小球往往会沉降,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也会“叠罗汉”,下层的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着毒素,上层的细胞则因兼容并蓄而前景堪忧。
    如果在太空中,上述情况便会发生逆转。失重,会使“培养细胞”保持旺盛的活力。失重环境最利于生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生物学家和医药学家最感兴趣的电泳技术的作用在未来的太空制药厂里可以得到尽如人意的发挥。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既可分离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又能分离细胞和蛋白质,甚至从“衰老”的细胞群中分离出“年轻”的细胞。在地面上,所有粒子都会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电泳操作难度极大。当电力使培养细胞或培养介质受热时,对流和沉淀现象将并发(往往以一种现象为主,如重力大于电场力,沉淀就将起主要作用)。对流或沉淀都会使已经分离的组分重新混合。克服此弊,需要创造失重环境。在“阿波罗——联盟”号飞船实验室中进行的电泳分离试验非常成功,从大约5%的肾细胞中分离出尿激素,其分离效率是地面上的6~10倍,而且质量极好。这种在地面上难以提取的尿激素是溶解血栓或凝血的特效药。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在机内空间实验室中多次进行了电泳试验,成功的从血浆中分离出激素、酶和蛋白质。太空生物制品专家K•威斯指出,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生产血浆蛋白的效率要比地球上高700倍。
    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疫苗制品的生产,人体细胞和白蛋白的提纯与制造,血红细胞生成素的配置……都可能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有人估计,仅疫苗一项,每年的经济收益将超过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绝症”患者也会因太空的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
1.对第一段画线文字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重力作用破坏了“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的分散排布,使之出现叠压现象。
  B.居于上层的“培养细胞”,在得到营养的同时也吸纳了毒气,存活能力下降。
  C.在培养介质罐中,被压在下层的“培养细胞”死亡后,尸休腐烂不断释放毒气。
  D.地球重力使“培养细胞”的代谢物沉降在介质罐底部,细胞存活环境随之恶化。
(二)1.c(毒气,是培养细胞的代谢产物。请注意原文,“成为饿殍的过程中”的字样。)
2.对“电泳技术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电泳是在太空环境中分离与提纯生物物质的物理方法。
  B.电泳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组分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
  C.在失重情况下,将质量和电荷按不同的比值进行分离。
  D.可以在电场中将质量和电荷不同比值的粒子进行分离。
2.D(原文“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在这一定义中,画线的部分正是对“电泳技术的作用”的本质揭示。A项,是给电泳下定义,且“在太空环境中”属非必要条件。B项,“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整合谬误。C项,分离的应是“比值不同的粒子”。)
3.下列各种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电泳技术制取的生物制品,可将病灶从患者的机体中剥离出来。
  B.在太空实验室,附着“培养细胞”的小球,能悬浮于介质营养液中。
  C.克服了地球重力,培养介质的对流现象与沉淀现象便不会同时发生。
  D.培养介质受热时,如果电场力增加则沉淀现象消失,对流现象显现。
  3.B(A项。电泳的分离作用是对于粒子而言,推不出剥离病灶的功能。c项,“不会同时发生,”意味着还有对流或沉淀现象发生。D项,电场力增加,不等于电场力大于重力,即或电场力大于重力,沉淀现象也不会消失)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地球上无法进行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而在太空中能够顺利完成。
  B.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提取生物制品的科学实验取得进展,研发前景看好。
  C.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提取生物激素、蛋白质等,效率高、质量好。
  D.发展太空制药与生物制品业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4.A(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在地球上是能够进行的,只是难度极大。其他项的叙述在原文都有依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人类生命的信息是怎样传递的呢?对它的研究关系到生命本质、疾病的发生及防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生命的维系和生命的活动正常进行的根本条件,是细胞间以各种方式进行的通讯。细胞间的通讯要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来完成,即由信息细胞释放第一信使,经细胞外液去影响和作用于其他信息接收细胞。第一信使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而是将信息传递给第二信使,转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
    第一信使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胞外小分子信息物质,起着传递生命信息指令的作用。
    第二信使是指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为生命信息的转换机构,把第一信使的信号由细胞膜进一步传向细胞内,起到接收和放大的作用。
    第一信使首先作用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并与其结合,再经G蛋白等信号转换机构的作用,将外来的化学信号转换成细胞内的调节信号,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功能。
108
    G蛋白家族起着将受体的信息传递给效应物的作用,直接参与对离子道的调节。离子道是镶嵌在膜上的跨膜蛋白质,为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之门,跨膜传递激发的酶促反应引起膜电位的改变,导致离子道的开放或关闭,从而影响离子物质的通过。
    当第一信使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诱发受体分子构象改变,G蛋白把受体和环化酶偶联在一起,并控制该酶活性,进而影响第二信使的生成。第二信使作为细胞新的信号,激活相应的蛋白激酶,再通过蛋白质磷酸化等一系列酶促反应,调控细胞的活动。
    第二信使系统不仅执行了传递激素等信息的使命,而且构成了这种信息的二级放大系统,使被处理的信息成万倍地扩大,以致几个分子的第一信使小分子物质就可以使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
1.下列有关“第一信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信使由信息细胞释放出来,将信息传递给第二信使。
  B.第一信使作为配体,经细胞外液对其他信息接收细胞产生作用。
  C.第一信使不参与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
  D.第一信使是指一些细胞外小分子信息物质。
(三)1.c。第一信使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理活动代谢。
2.下列对“第二信使”的传输机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信使作为生命信息的转换机构,将接收到的第一信使,由细胞膜传向细胞内。
  B.第二信使作为生命信息的转换机构,将外来的信号转换成细胞内的调节信号,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C.第二信使作为细胞新的信号,转变成相应的蛋白激酶,促使蛋白质磷酸化,进而调控细胞的活动。
  D.第二信使在接收激素等信息以后,又进而将该信息改变并放大,使被改变的信息成万倍地扩大。
2.B。A,第二信使把第一信使的信号进一步传向细胞内;c,“转变成”应换为“激活”;D,不是接受激素等信息,而是传递信息,没有改变信息的内容。
3.根据上下文,对文中画线句子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G蛋白家族就是指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即第二信使。
  B.G蛋白家族是一种信号转换机构,它把第一信使的相应受体和环化酶偶联在一起,诱发受体分子构象改变,将信息传递给效应物。
  C.离子道外在细胞膜上,是一种跨膜蛋白质,它是把第一信使信号传递给第二信使的信息通道。
  D.G蛋白家族不直接参与跨膜蛋白质传递激发的酶促反应,只参与调节离子道的开放或关闭。
3.c。A,G蛋白与第二信使不同;B,G蛋白没有让诱发受体改变;D,不只是调节离子道。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维系生命和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关键。
  B.第一段中提到的“其他信息接收细胞”和第四段中提到的“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是同一概念。
  C.G蛋白家族起着将受体的信息传递给效应物的作用,因而它只属于第二信使系统。
  D.第二信使只有在第一信使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再经G蛋白等信号转换机构的作用,才能生成。
4.B。“其他信息接受细胞”范围比“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范围大。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63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