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卫生

2014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题(带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科技卫生】

物态变化
 
1.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  )
A.松香、萘、冰        B.沥青、蜂蜡、冰 
C.水银、食盐、海波       D.铁、铜、玻璃
2.(2013年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3.(2012年岳阳)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3­1­11所示的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图3­1­11
A.升华,液化  B.液化,汽化
C.熔化,液化  D.汽化,液化
4.(2013年荆门)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6.图3­1­12所示的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1­12

A.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它吸收热量
B.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 min到第3 min内是固液共存状态,它不吸收热量
C.该物质的熔点是-4 ℃,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液态,它吸收热量
D.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5 min到第6 min内是气态,它吸收热量
7.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9.温度为0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10.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A.  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 ℃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11.(2013年茂名)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密闭的卫生间内  B.将弄湿的作业本子打开放在向阳的窗台上
C.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  D.用保鲜袋将水果包好放在冰箱内
12.(2013年宜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_现象.
13.(2013年茂名)小明从冰箱内拿出一杯自制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内的冰淇淋化了,杯的外壁出现了一层水珠,前者是________现象,后者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一现象的发生需要________热.
14.(2012年呼和浩特)如图3­1­13所示的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_____℃,该同学的体温属于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
 
图3­1­13

15.(2012年沈阳)如图3­1­14所示的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________态.该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3­1­14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变蔫.
 
16.如图3­1­15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
 
图3­1­15
A.试管中的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的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低于0 ℃          
D.烧杯内水温高于0 ℃
17.如图3­1­16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3­1­16
A.海波的沸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18.(2012年咸宁)小明同学用如图3­1­17甲所示的装置对冰进行加热.
                   
图3­1­17
(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 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比较AB段和CD段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要______(填“大”或“小”).
(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9.(2013年福州)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3­1­18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时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
                  
图3­1­18
20.(2011年广州)在广州的春季, 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
 
 物态变化
1.C 2.B 3.D 4.B 5.C 6.A
7.D 解析: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降低了温度,同时减缓了水果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减慢了蒸发.
8.B 9.D 10.D 11.B
12.液化 凝华
13.熔化 液化 放
14.37.2 正常
15.液 升华 ①
16.A 17.B
18.(1)晶体 固液混合态 小 (2)98 低于
19.(1)高 (2)92 (3)98 < 质量
20.(1)春天到来,气温上升较快,墙壁、黑板和地板温度上升较慢,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在墙壁、黑板和地板上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大量的水珠使得墙壁、黑板和地板非常潮湿.
(2)可以关闭门窗、开空调抽湿.(合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01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