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演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含解析2015高考历史一轮)

| 点击:

【www.doubiweb.com--征文演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含解析2015高考历史一轮)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1933年,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项须用阶级分析法,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广为接受”说法也不符合史实。C项正确,符合时代背景题干要求。
2.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中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商品的出口受到影响。
3.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  )
①建立福利制度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
4.《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危机时期农业方面的状况,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应该选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A项符合。B、C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方面,D项属于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的措施。
5.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这里推动“魔力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应是           (  )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
C.科技进步      D.知识经济
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发展放缓,故选B。A项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D项出现在九十年代。
6.二战以来,为克服贫困,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构建稳定、安全而公正的社会,西方国家致力于              (  )
A.区域经济集团化
B.联合国作用的发挥
C.经济全球化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缓和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7.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
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答案 B
解析 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8.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
B.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导致国民资产大量转移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社会和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的理解能力。据所学史实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是对下层民众,并非是对大资产阶级,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并不会导致C项的结果。故选C。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美国记者约翰逊这么评价罗斯福:“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罗斯福新政表述错误的是(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改变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C项说法错误。排除A、B、D,故C项符合题意。
10.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绝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
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到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
11.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  )
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
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
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民资本主义的理解能力。企业经营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选C。
12.据美国2012年3月公布数据,在2011年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68 360亿美元中,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及教育开支占58.9%。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再分配社会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
B.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健全
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体现
D.是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应用
答案 D
解析 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一般指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是在保留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前提下的行为,故选D。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映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二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的发展道路的。
答案 (1)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均面临发展困境。
(3)罗斯福实行新政;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政策、兴建公共工程等。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地讲,我们过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的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2)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
探索实践?
(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 (1)政府干预经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2)新经济政策是政府控制经济与市场、货币关系相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3)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90年代确定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本质的依据;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答出两点即可)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3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