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点击:

【www.doubiweb.com--发展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历史回眸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就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育、成长并发展起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1978~198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体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边缘开始萌芽;1984~1992年,市场体系伴随着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双轨体制而发育成长;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一股不断升温的经济过热现象,对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政府为解决此问题,加快了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政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深化改革:金融体制、财税制度和投资融资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作讨论
发现问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2.试述我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及具体内容。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哪些内容?
4.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开启思维
1.我的思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和成长的过程实际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完成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是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在解决此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般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如下:(1)1978~198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体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边缘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在:“文革”中被关闭的城乡农贸市场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自由运销,集体和个体商业有很大发展,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初步形成,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利用市场调节当作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后,市场调节向生产领域扩展。(2)1984~1992年,市场体系伴随着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双轨体制而发展成长。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又进一步强调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的发育和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中进一步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被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中国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到20世纪末,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的思路:认识宏观调控实施的必要性,可以从谈市场经济的弊端和宏观调控的含义入手,再结合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上所出现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宏观调控是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而且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不断升温的经济过热现象,对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政府加快了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可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至于我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内容可依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来进行总结、归纳。具体包括:(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调控功能;(2)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新的财政政策职能体系;(3)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主要运用间接方式调控和管理全社会投资活动的新型体制。20世纪末,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3.我的思路:据教材相关资料、内容直接进行阐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作了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3)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行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4)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5)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6)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我的思路:此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市场的自主性、平等、竞争、开放性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商品市场体系的完善;宏观调控有利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1)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和生机,提高生产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空隧道
历史再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立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依据下面的两则材料重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及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发展与完善过程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换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必须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采取切实措施,积极而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改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20世纪到90年代中后期,一般性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普遍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基础产业“瓶颈”制约的状况明显缓解,全面买方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到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595亿元,比1989年增长3.6倍,年均增幅高达15.9%。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商业网点遍及全国。据统计,到1999年末全国批发零售贸易业机构(网点)达到2000万个,从业人员达到5800万人。现在,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都能够为顾客提供方便的服务。各类商品市场的空前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2001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3085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7152个,农产品交易市场27167个,工业消费品交易市场10163个,生产资料交易市场6631个。2001年全国城乡集贸市场交易额达24949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数百倍之多,比1989年增长11.6倍。
在线感悟
(1)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   任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它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3)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使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重大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相结合,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由“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宣告结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市场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发育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作用将更加突出,稳定发展将继续成为国内商品市场运行的主旋律,城乡市场差距可望进一步缩小,农村市场将被进一步开拓,城乡居民在整体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不同消费层次差距也将进一步拉大。生产资料市场在为生产建设服务的同时,将进一步朝着全方位、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归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富强梦想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内容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经历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1966~1976年)整整20年的风雨历程。这一阶段,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后一阶段,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建立健全的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单元知识线索结构如下: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7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