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宣传

2015年高二期中考试|2015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思想史带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思想宣传】

高二12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1.诸子百家中,崇尚自然,主张追求精神自由的是:(    )
A.庄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 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 ,然后统 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 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 、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3.宋代理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下哪些社会风气的逐步形成(    )
     ①重忠孝   ②讲廉耻    ③注重气节  ④重实用知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 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 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墨、道、法的精神内涵
5.《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东汉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埋亲儿,却因此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儒家伦理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曲解    D.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糟粕
6.“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
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京剧表演虚拟艺术
7.《晚清政治革命新论》认为,倘若光有阶级关系的某些新变化,而缺乏民权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变革过程,缺乏政治制度的质的飞跃,就谈不上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按此标准,不属于“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的是(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清末立宪      D.洋务新政
8.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国民革命  C.民族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9.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马克思主义,反对改良主义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1.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挣一日之短,以后拖着长辫,心里眷念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作讨论,同席笑谴,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2.魏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 ,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 ,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 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3.(14分)我国的知识分子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 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一三
材料三  所谓夷情,就是关于外国的情况。鸦片战争前夕,有部分经世思想家留心边事,关注夷情。……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 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的精神。(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释作者对“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解。梁启超又是如何概括材料二中的思想?(6分)

(3)以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和魏源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6 分)

14.(24分)马淑清教授在《要用科学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指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着力于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换,使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科学精神与时代精神之中;要立足于本国而又面向世界,使人类文化成果熔铸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 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张之洞等人在该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5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提出了哪些建议?其主要意图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陈独秀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并概述其在当时的进步作用。(7分)

(4)材料四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根据其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毛泽东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思想)?(7分)

15.(14分)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 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 方文化?(4分)运用该的观点,选择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中的一个,谈谈你的看法。(10分)


        高二历史答案
1-5ACDCB 6-10DDDCD 11-12DC
13 (1)宋朝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2分)
(2) “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民族国家的沦亡。(4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分)
(3) 林则徐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3分)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或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分)
14(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分)
           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分)。
(2)建议:尊孔子为教主,改革体制,使用孔子纪年。(3分)
   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2分)
(3)态度: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3分)
   作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分)
        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2分)
(4)观点:对外国文化要批判吸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3分)
15观点:辩证的观点。(4分)
        评价:“保存国粹”(2分)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4分)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2分)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分)
      评价:“醉心欧化”(2分)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4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分)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2分)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8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