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关于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四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企业管理】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企业管理会计报告【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企业管理会计报告

首先在解释“何为管理会计报告”之前应该先解释“何为管理会计”。IMA在2022年底公布的管理会计新定义:管理会计是一种包含了制定管理决策、计划和绩效管理系统,并且在财务报告系列和披露中提供专业意见,辅助组织战略制定和完善的职业。通过对比IMA在2022年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管理会计的定义已经有所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的收集、归纳、分析,作为一个信息提供者为决策者们提供信息支持,而是已经站上了制定管理决策、计划和绩效管理的高度,并且进一步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国外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或者也可以说人们对管理会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要求管理会计不断完善和创新。

我们也可以通过CIMA2022年给出的对管理会计四个阶段的发展分类认识到管理会计概念的演变,管理会计的具体职能在不断地强化,从最初的成本管理到价值创造阶段,很明显管理会计的工作变得复杂而艰巨。相比较于国外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明显滞后,潘飞(2022)总结中国管理会计学者经历的三个重要的研究历程:①大量介绍了国外先进管理会计研究成果;②站在中国管理会计实践的角度剖析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③在我国制造业尝试推进管理会计的案例研究,并向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迈进。除此之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目前存在的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方向存在的误区还有:强调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而不是探究为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如何提供会计信息。有学者指出管理会计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是将管理会计置于会计学的大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围绕管理会计本质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确认、记录和报告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应是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所决定的,正如同财务会计要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一样。

基于本人的理解,从本质上管理会计并没有变,它是基于管理的会计。只是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寻找到的突破口越来越少,而在实践中人们渐渐发现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体现出的一些成效。一直以来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落后以及考虑到成本效益,管理会计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现在这个阶段可以说管理会计的内驱动因和诱发动因都具备,当务之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当然鉴于管理会计并不像财务会计一样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拥有一套较为完备且权威的准则体系,并且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它往往需要在设计中应用权变理论,所以其研究难度肯定是不可小觑的。

第二篇: 企业管理会计报告

1.实施渐进式融合方法。事物的发展是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并不能一蹴而就,中间需要磨合。财务管理的方式、要素都要进行调整。比如会计具体的操作方式、人员、数据软件系统等等。两者之间有效的衔接才能够帮助企业正常运转。但是,企业的具体情况也会影响两者之间的融合成效。比如有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处于混合的状态,那么会计就难以进入到企业运营当中。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先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会计管理,将会计工作具体化、独立化,使之具有独立操作的权利,此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阻碍将会降低。

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扫除两者结合障碍。一般情况下的企业财务会计仅仅只是执行记录、分析、监督等作用,缺乏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深层次分析。倘若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综合运用,那么两者之间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领域等需要新的规定。建立新型的会计管理制度,对新型状态下的会计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员工指责等进行明确的划分,避免由于工作的融合而出现混乱、遗漏、泄密等问题。

3.提升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现行的会计工作模式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日渐提升,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道德素养,对公司忠诚,不可故意泄露公司机密。在工作能力层面,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分析财务报告能力、高级会计技能、挖掘财务信息、制定财务计划、实施财务管理战略等等。在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下,单一的会计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财务转型的阻碍,急需进行调整。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之一,必然需要融入新鲜的血液以适应财务管理机制的变化。

第三篇: 企业管理会计报告

在阅读国内管理会计相关文献之后,本人发现在大部分文献中管理会计报告等价于内部报告。张先治(2022)在《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中提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应该根据每个责任中心围绕自身的核心责任目标为依据形成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报告系统。张先治(2022)在《内部报告体系及设计》中也提出内部报告体系应该形成资本经营报告、资产经营报告、商品经营报告和生产经营报告四大报告系统。并且张先治在2022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先后表示会计报告应包括对外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和对内报告(管理会计报告),明确了将对外报告等同于财务会计报告,将对内报告等同于管理会计报告。而王仲兵(2009)在《企业会计信息结构重构:基于企业与市场的互动视角》一文中也指出,“企业与市场的边界通常被称为企业与市场的两分法,而正是两分法观念的存在造成传统意义的财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间的差异,即简单地将财务报告视为对外报告而管理会计报告为对内报告。”他也是将管理会计报告和对内报告等同起来。

不仅仅是在理论界,实务界中也存在将内部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等同的情况。常金平(中航工业成飞)(2022)在《以EVA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实践》一文中直接指出“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从作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管理会计在成飞的应用现状,同时也了解到在实务当中,企业管理会计其实就是等同于内部报告会计。然而本人也在文献的阅读中发现有些不一致的表达。张先治(2022)在《企业内部报告及其应用领域》中将内部报告系统划分为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报告、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报告、基于财务管理的内部报告、基于财务分析的内部报告四部分,并指出内部报告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他在文中还对管理会计内容划分为:完全成本会计、差异会计、管理控制会计;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责任会计。张先治(2022)在《企业内部报告框架构建研究》中指出“内部报告体系的建立保证了基于管理会计的报告的可行性,解决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所应当报告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并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的这一会计本质和目标问题。”也就明确指出了管理会计报告是基于内部报告体系形成的,而不是等同于内部报告。在此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学者对于管理会计报告和内部报告的认识由于某些原因也是不一致的,尽管这些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结合其他阅读,本人认可的观点是“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能为组织内部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它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管理会计学的本质、目标、内涵和方法等都要符合会计学的基本特性。因此,管理会计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是将管理会计置于会计学大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围绕管理会计本质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供管理会计报告应是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所决定的,正如同财务会计要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一样。”但是现阶段管理会计报告必须结合内部报告中的除了财务信息以外的众多非财务信息,提出决策有用并且有助于战略实现的专业意见,如果等管理会计发展到一个足够成熟的阶段,可以将内部报告中现阶段不能用会计术语和方法来表达和衡量信息都表达出来,那么到时候管理会计报告可以不再基于内部报告来报告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实现为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的这一会计本质和目标问题。本人认为随着对于管理会计报告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管理会计报告不管从概念还是从体系上都会呈现越来越清晰而且科学的界定。

第四篇: 企业管理会计报告

一、一般企业财务报告的困境

据了解,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会计人才不足、管理者对会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会计核算不尽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对公司决策支持力度不大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息滞后

会计核算是公司业务的数据化表现,只有在业务发生后才能予以确认和计量,加上会计准则本身的多种假设和适用前提(如会计分期人为割裂了企业的业务周期,而历史成本原则又会导致企业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公允价值背离),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落后,导致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滞后。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量大且传播速度快,管理者希望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及时的、完整的、前瞻性的。

(二)晦涩难懂

会计作为一门管理学科,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语言,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在每个场合都需要显示自己的专业性。然而,实务中我们常见的会计报告却充满了对于非会计工作者而言显得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这就给会计和管理者沟通带来了很多障碍。会计人员认为管理者不懂会计语言,而管理者又认为会计人员故步自封,不懂业务。这种“对牛弹琴”式的沟通方式都需要对方反思如何将会计报告编制得既通俗易懂又能透过会计报告反映出管理问题。

(三)重点不明

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中,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提供除了要求及时性之外,还要求重点明确,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紧急问题。显然,由于会计人员对于业务、战略等理解不能和企业管理者同步,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无法全面客观评估其对公司的影响。另外,会计人员的创新意识稍微欠缺,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分析财务报表,给出自己所理解的管理建议。显然,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四)视野狭隘

视野相对较窄可能是管理者对会计人员最直观的印象了。其实,会计准则及指引等从未限制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公司业务运营、战略管理等。但是,实务中,众多的会计人员深度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常常是缺失的,主要原因莫过于会计工作本身相对繁琐,耗费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同时,会计和业务部门的互动性不强,这种人为制造的藩篱阻挡了业务和财务的融合。试想,在此背景下,会计何以能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会计具有高度的战略思维,立地则强调会计工作比较务实,能够接地气)呢?

二、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框架的构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框架并解释如下:

(一)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模型右侧是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与现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保持了一致,其实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的理念主要来自于1965年创立的安东尼模型(AnthonyMod-el),安东尼模型将制造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分为战略规划层、战术决策层和业务处理层。显而易见,在企业实践中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与企业组织架构是无法直接匹配的。无论是集团型公司还是单个公司,企业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划分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同时,需要通过分级授权的形式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这对于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也不例外。有效的分层虽然保持了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纵向一致”,即从上到下保证了对公司战略理解的一致性及有效执行,但是,过分清晰的分层也可能制约了公司的创新。毕竟,大家不喜欢被人为归属于某个“朋友圈”,这不但可能导致沟通效率的降低,而且还可能打击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只是作为管理需要而虚拟存在的,和企业的组织架构并不能直接挂钩。至于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所需的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除了可以参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所列举的以外,企业财务部门还需要做深入的需求调研来确定,同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和更新。

(二)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的维度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向不同层级提供的报告,其详略程度和重点是不同的。运营层所需要的信息通常是全面而翔实的,管理层则需要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把握重点,而战略层则从公司治理角度关注企业的战略、绩效评价、风险管理和重大事项报告等。但是,向各个层级提供的数据不是割裂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在逐层上报过程中,除了提炼原有数据外,还需要根据本层次需求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其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虽然分别描述了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但是并未抽取出各个层级所需报告的维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入手,即公司战略、内控和风险、公司运营、财务和税务、社会责任等,只是这五个维度在战略层、管理层和运营层受关注的程度不同罢了。现简述如下:

1.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如何制定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是在分析内外部环境以及公司愿景后形成的战略如何执行却是大家所关注的。实务中,企业可以根据其规模及偏好使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EVA等工具实现公司战略的落地。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83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