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通用5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民情日记】

如何准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快来看看吧。“民情日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1

2月17日上午,4小区92栋131号居民李瑞江、李瑞萍来社区反映:92栋121号李华家在污水管道处私设卡子,使自家卫生间污水排放不畅,去广原物业站反映几次均未解决,与121号居民协商几次也协商不通,希望社区出面解决。

我接案后与罗永刚、张新龙立即跟随李瑞江到楼栋单元调查了解情况。经过3天的连续楼上楼下逐户走访,将情况彻底摸清。原来111号居民家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每次堵塞111号居民就主动找楼上几家协商,共同集资疏通,但多次碰壁后,自己一怒之下出资疏通下水管道,并让维修师傅安装了“卡子”,后续二楼、四楼居民分别也在自家下水管道处也安装了“卡子”。

了解了具体情况后,考虑到居民的共同利益,及现实情况,为了尽量维护大多数居民的利益,我立即召集调解小组成员开会研究,最终形成两种方案:方案一:说服一、二、四楼拆除“卡子”。方案二:说服131号居民李瑞江做出让步。随后我积极行动起来,再次找到李瑞江,稍之以礼,动之以情的沟通说服,经过3次的沟通说服,李瑞江最终同意自己疏通自家被堵下水管道,并将自家下水管道处安装一个“卡子”。至此一起邻里纠纷得到解决。

事后,我利用回访的机会,又将相关几家人召集到一起,宣读了小区居民文明公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小区居民文明公约,维护好下水管道的畅通,做和谐邻里。为争创平安和谐社区尽一份力。

个人感想:通过这次邻里纠纷调解,让我再次认识到处理居民矛盾纠纷,一要深入居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二是认真对待居民纠纷,做到及时处理;三是根据居民感受按照情、理、法顺序处理居民纠纷,这样才能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升级。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2

今天是6月5日,星期天,天气晴。

上午9点20分,我和社区志愿者徐阿姨来到了居住在____园____幢____室程师傅家。我首先向程师傅两口子问好,并代表迈____街道传达了对老两口的良好祝愿,并发放了____桥街道给居民的一封信和社区联系卡,并告诉他们,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

交谈中,程师傅告诉我,她的老伴常年瘫痪在床,去一趟医院,检查检查身体都很不方便。为了给程师傅解决这一问题,我告诉她,现在社区医院可以预约家庭医生,医生可以定期上门给他们量血压、测心率……

同时,我还把社区卫生医院的服务电话留给了程师傅。程师傅对这个解决方案表示非常满意。

临走的时候,我再三叮嘱程师傅,在联系社区医院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会一直跟踪这件事,直到帮助他把问题解决。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3

27日上午,端午假期的最后一天,我们驱车前往____乡____村。绿树掩映着一栋栋小楼,到处一派新农村的新气象。突然,路边靠里处一点儿的一栋土砖房映入眼帘,在周围环境的衬托下显得颇为破旧。我临时决定走进去看看,坐下来一聊,这一户果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户主何____皮肤黝黑、身形消瘦,他与妻子都是残疾人,跟75岁的母亲住在一起。走进厨房,灶台上已经备好了中餐准备下锅的一块肉和一些青菜。

我与何____聊起家里的细账:1家3口1年低保10800元,母亲的养老金1296元,给村上的种养合作社养鸡分红1320元,土地流转费1260元,打零工和自主发展产业一年大概6000元,加上其他零散收入1年家庭收入在22000元左右,人均达到了7000元左右。在吃穿不愁的基础上,还能享受健康扶贫等各项政策,基本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

聊了十几分钟,一开始比较拘谨的一家子慢慢放开了。何____的母亲跟我说,他们这样的户子,要不是共产党,要不是政府,真的是走投无路。临走时,何____的爱人开心地大笑起来,搂着何____亲了一个,而何____则露出了几分羞涩的笑容。这是发自内心的笑脸,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所在。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4

还差几天,我来到社区就满3个月了。大学专业即社会工作,本着学以致用的想法,踌躇满志的进了社区,成为了一个年轻的社工。

来到社区的最初日子,我的工作是城管,全新的体验,无论是与居民还是与物业的交际似乎都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前辈的带领下,整改过小区卫生,也调解过居民纠纷。终于不再那么懵懂,似乎知道了社会工作不只是书上说的“助人自助”那么抽象,更是现实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几天社区工作将进行调整,我将接手社区的老龄工作,这是一个更加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下降,意味着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变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社工作为帮助他们的一个定向工作群体,似乎更有一种责任感,对工作负责,对社区老人负责,对社区居民负责。

今天是腊八节,趁着节日,我和同事带着腊八粥去看望了社区困难失独残疾老人——钱存林。钱存林由于中风导致肢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现居住在晚晴园。我无法体会他的心酸,但是希望这碗饱含了我的心意的腊八粥,能让他感到温暖。今后我也将更加关注这样的弱势老人,给他们带去关心和爱。

来到社区的初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感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的消退,能支撑我们去工作的就会变成责任,无论是对工作,亦或是对居民。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5

早春三月,料峭春寒还未消遗殆尽,下雨的时候还是倍感湿冷。早上料理手头工作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件事,今天下雨,李少德可能在家。于是,我加快了工作速度,赶在中午前把工作做完,好能多留点时间走访一回我联系的贫困户李少德,同时,做一份详尽的民意调查。

中午时分,小雨一直下着没停。

镇上距李少德家有5公里的路程,因为好长一段路不能通车,去少德家就只能徒步了。

我是中午一点钟到少德家的,那会少德正在家里划竹子(用于竹编席),见到我,少德显得有些局促和惊讶,我表明了的来意后,少德甚是欢喜,一边划着竹子一边和我攀谈了起来。

通过交谈,了解到少德这些年之所以没有能够脱贫,除了家庭拖累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脱贫的路上没有一个正确的向导。近两年,少德父母相继下世,家里就只有少德一个人了,虽然家里人口少了,开支小了,但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模式依旧没有改变,用少德的话说就是“路没少跑,力没少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大好的光阴就这样给糟蹋了”,但家庭的生活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加之因“8.12”

洪灾导致家中仅有的三间住房成了危房,三亩耕地被洪水全部冲走,家庭生活因此又是雪上加霜。幸好后来经政府帮扶和其堂兄巩正的接济,在王台安置小区新修住房四间,少德的生活难关总算是度过了。

但少德目前面临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在最近三五年内脱贫,过上宽裕的生活。这是少德关心的事,也是我将来要努力做好的事。

弄明白了这一切,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压力和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有责任为百姓办事,就有义务帮扶百姓脱贫。有人说的好“衡量一个人一生的价值,不是看你干了多少件事,而是看你干成了多少件事”。能够完完整整善始善终的为老百姓干成一件事情,也算是对责任酬答,对使命的交代。于是,我暗下决心,“不管将来跑多少路,吃多上苦,我都要把少德帮扶上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不觉一天的光阴就过去了,又是下午六点了,民意调查也做完了,我起身告辞了少德。

雨停了,几声清脆的布谷啼破了山村的宁静,我忽然发现山路两边的树枝上密密的长起了一轮新芽,嫩嫩的,黄黄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便是一片山花烂漫。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831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