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3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读书心得体会

  初次见到纪实文学《梁家河》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皮上习总书记和昔日小伙伴在一起的温暖气氛所感染,于是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纪实文学《梁家河》共分为四个部分,用10万余字,40副图片,通过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情节,全方位、整体化的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情缘。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置身于革命群众的熔炉中锻造自己,从一个懵懂的青年逐步成长为村支部书记,乃至于成长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的习总书记,新一代领航人的经历,贯穿其身上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博学天下的尚学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对我们当下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让我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靠扎根农村的实干精神,才使梁家河有了质的变化。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想基础上,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篇2】读书心得体会

  《梁家河》这本书是一本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离开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

  读完《梁家河》后,给我的感受有四点:

  一是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总书记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习总书记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是习总书记、知青们和群众的亲密联系。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家家户户与其话别。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与群众交往,才能融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对待工作必须兢兢业业。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他带头打造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四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

【篇3】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读了这样一本书,名字叫做《未来学校》,作者是朱永新教授。我是抱着一种怀疑且好奇的心态去阅读的,读完后觉得这有可能是我们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书中主题鲜明,指出: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这是一个大胆的预测,我迫不及待的带着无数个疑问走进了这本书……

  想了解教育那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现在我们所盛行的教育模式叫做普鲁士式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存在和我们工业化大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的学校教育是为了给工业化输送人才,培养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在那个时代,知识还不像现在是一种泛在化的形式,它只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大部分人都是文盲,都是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它需要快速地制造出拥有基本读写算的能力,所以它就把社会的教育资源集中到一个称之为学校的地方,从此学校诞生了!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人的演讲视频,他说200年前的交通和今天的交通大不一样;200年前的通信和今天也是大不一样;20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和今天更是不一样;但唯独200年前的教室和今天的教室几乎是一模一样。人们是怎么有效地教学呢?那么教育者就要制定一个教育标准,这个标准它主要是为适应生产,为适应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它不是针对每个人的需要去产生的。因此,在那样一个时代,有它的合理性,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失去了创造力,弊端显露无疑。

  作者认为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人们会觉得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也会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虽然书中很多次的强调未来教育是全民当教师,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仍然保留自己的想法,未来教学可能不会进行大规模聚集性的学习,但教师这个职业仍是必要性的存在,而且是高质量的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我们教育者敲上了一个警钟,随着未来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和广泛化,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固话的教学,我们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我们会成为知识的筛选者和提炼者,教师不再是固话某类知识,而是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xdth/86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