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答案整合如何更规范

| 点击:

【www.doubiweb.com--亲子阅读】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答案整合如何更规范

使答案规范的要点:
1、应“对书算命”,忌就题答题,主观臆断。
2、应分点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扯西拉;
3、应看分答题,忌一答了事,不问分值。
4、应善作提炼,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5、应有“点睛”之词,忌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
6、应周详全面,忌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纤 夫
最先知道拉纤是在读书的时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黄河船夫曲》,现在已记不清是油画还是交响乐了。不过,印象还是有的:雄浑、壮阔、粗犷;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于是纤夫的头上就晕出一圈圈五彩的光环,至于纤夫心中的泪和脚下的汗是老师们艺术的眼光见不到的。
若干年之后,我也成了纤夫,像挑担、拉车、掘地一样的平常,牛筋马力总是要付出的,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
社会的渐渐进步,使我们这一带拉纤的船只几近绝迹,更少了触景生情的机会,纤夫的影子也渐渐淡漠。
近来听到一支曲调,极熟悉的音乐语言,听了上半句,就可以和着下半句,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流动着这绵软的旋律,问女儿,说是《纤夫的爱》,也只记得两句歌词:“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岸上走。”于是那段生活又浮了上来。
纤夫的形象是脚着草鞋(我那时穿球鞋,尽管破烂);、,有时为涉水方便;穿厚衣服,不至于被纤绳磨破肩头;头戴小草帽,遮阳蔽雨;几乎一律的姿势是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光这一端,纤夫就潇洒不起来。
初上纤路,有新鲜感,也有陌生感。特别是碰到对头来船,是“钻”还是“晾”,颇费踌躇。两船相交,纤绳与纤绳交叉,必定有一纤夫从另一纤夫腋下钻过。其实钻过去的动作简单得多,仅一低头而已。而“晾”的一方要远远地望两条纤绳,在自己一方的纤绳正好过对方桅头的时候,喊一声“晾”,抖抖手腕,纤绳便一波一波的传递,波峰正好高过对方的桅头,两船方顺利的交汇。抖手腕的时机要掌握得好,否则纤绳在桅头上纠缠,便会节外生枝,无端生出一些事故来。
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从别人的腋下钻过去,次数多了,掌舵的同伴们便笑我“手潮”——即技术差的意思,而对头的纤夫也会投之以不屑的目光。
世界给人以太多的委屈,但自尊却像石头底下的小草,总要寻找生长的隙缝。只略一低头,从别人的绳下钻过,有损于体面——一个纤夫的体面,于是我终于在某一次下了决心,抬起了自尊的头颅,把在肩下的纤绳抬高,让对方钻过去。而在大喊一声“晾”的同时,纤绳也掠过了对方的桅杆。从这以后,有对方船来,我总想让对方“钻”纤绳,当我“晾”过纤绳之后,我觉得成了堂堂正正的纤夫。
纤绳细,纤路长,纤夫一上路就像牛上了轭头,只能进,不能退。纤夫偷不得懒,作不得假,无庸催鞭,也不能奋蹄,一步一个脚印,腿跨两步,舟行一尺。
纤路两岸多有好风光处:桃花时节“春江水暖鸭先知”;金风乍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向晚的“半江瑟瑟半江红”;凌晨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青山绿水,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却不入纤夫之眼。
纤夫的风景只是风和水,风色顺水势顺,纤夫肩头轻,脚头松,便满心喜欢,脸上的皱纹像菊花一样绽开。
若遇恶风逆水,纤夫肩上陡然增加分量,脚跟便像有磁铁吸住一般沉重,纤夫便低头弓腰像猪一样朝前拱,纤夫有韧劲,纤绳不断,纤夫不倒。路漫漫其修远,纤夫却将目标定得很近,前面有一棵树,树渐渐地近了,渐渐地擦身而过,纤夫吐一口气,再定一个目标。过一个村庄,过一座桥,对纤夫是一种安慰,一种鼓励。过去的路越积越多,未竟之旅越来越少,纤夫想到人生,想到艰难时世,纤夫走的路竟和人生之路极相似的呢。
纤夫也有希望,纤夫的希望不会去做人师,不会去经商,不会去做官。纤夫只希望走一段好的纤路,譬如江苏的苏州、吴江、平望、八坼一带运河的纤路,譬如浙江绍兴柯桥一带的纤路。那一带的纤路均由青石板铺成,连绵不断。纤夫不在乎古纤道的文化,文人说纤路联系了桥文化、水文化、石文化。纤夫将青春用汗水用纤绳刻在石墩上,那一道深深浅浅高高低低的光滑的绳痕记录了纤夫的历史,这是纤夫们的集体创作。若干年之后,世界上没有了纤夫,会有考古学家从倒坍的桥墩上,考证出当时纤文化的繁荣,就像现在我们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一样感到兴趣对这些纤夫都不在意,纤夫只关心现实,石板纤道晴天踏实,雨天别滑脚。
我当纤夫的历史不长,断断续续的只有两度春秋,纤夫却是货真价实的纤夫,除了脚上的那双破球鞋。因此当纤夫听到“纤绳荡悠悠”的绵软的歌,纤夫就知道作歌的作词的都不曾当过纤夫,一天也不曾,而极有滋味地哼着绵软曲调的满城男女大概也不会去试当纤夫的,一次也不会的。纤夫被冤枉地当了一次道具,一次男女调情的道具。因此纤夫每每听到这支歌,就会对艺术产生出无限的感叹来。      
1、 根据文意,常人认为“纤夫的头上”有哪些“一圈圈五彩的光环”?(6分)
                                                                              
                                                                              
                                                                              。
2、 作者为什么说纤夫只是“谋生而已,与伟大却像隔着几重山头”?(6分)
                                                                              
                                                                              
                                                                              。
3、为什么“纤夫走的路竟和人生之路极相似”呢?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
4、 作者在第四节和最后一节都写到《纤夫的爱》,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偏见
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则指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伽达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不白之冤怨,伽达默尔明确指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现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对偏见根源的探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有条件的,人对事物的理解要受“理解的前结构”的制约,如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和他所从属的民族心理结构等等,这些因素在理解活动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偏见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
伽达默尔认为,偏见是人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一切理解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偏见是人的视界,真正的理解过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偏见与被解释者的内容相融合并产生意义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合理的偏见”,另一类是“盲目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它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中,传统是无法超越的东西,而接受了传统也就意味着看问题有了自身的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因此合理的偏见是无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而盲目的偏见则是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轻率下结论等原因造成的,这种偏见是应当克服而且是可以克服的。
许多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而语言又带有民族性。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例如我们汉语中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都体现了民族的价值取向,接受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偏见。
现代人的偏见观与真理观的演变是一致的。现代真理观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绝对真理观进行冲击的基础上的。以前人们总以为,有些理论,特别是有些自然科学理论是可以绝对正确即无条件正确的。在不少人心目中,数学就是这种绝对正确的理论,然而这种绝对化的观念在许多哲学家的冲击下一步步瓦解了。许多科学界人士,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无法达到绝对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也都是带有片面性或偏见性的。正如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指出的那样:“作为科学的参与者,科学家们在描述科学时会有偏见,其方式就如同其他人在描述他们参与其中的现象时通常会有偏见一样。”
总之,在偏见问题上,现代思想家要求人们树立新观念。实际上,这种偏见观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多元化必然要产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对权威的反抗,而对权威思想的反叛使人们对所谓绝对的全面性不再抱有幻想,这就必然导致将偏见普遍化、合法化的现代偏见观。
1、 第五段谈到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请简要概括该作用。(6分)
答:                                                                   。    
2、 第六段为什么援引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
3、 结合全文意思,说说为什么“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6分)
答:                                                                 。
4、 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合理的偏见”与“盲目的偏见”两大类,对此你如何评价?(6分)
答:                                                                。

现代文阅读训练答案

一、《纤夫》
1、 答:
①纤夫的性格雄浑、壮阔、粗犷;
②纤夫是“人与自然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搏斗”的典型。
③繁荣的纤文化,是纤夫们的集体创造。
2、答:
①形象不雅:着草鞋,着短裤,穿厚衣服,戴小草帽,一律躬腰,像煮熟了的虾公;
②工作艰苦:平素套纤绳像牛上了轭头; 若遇恶风逆水,低头弓腰像猪一样朝前拱。
③愿望微小:只希望走一段好的纤路,雨天别滑脚。
3、答:
①纤夫的路和人生的路都要踏踏实实地走。②纤夫的路和人生的路都要坚持不懈地走。③纤夫的目标和人生的目标都由一个个小目标达成。
4、答:
①第四节写《纤夫的爱》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内容上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具体表现纤夫的思想性格作铺垫。
②最后一节写《纤夫的爱》结构上的作用是照应前文、总结全文;从内容上看是慨叹世人不了解纤夫生活的艰辛,歌词并不能反映纤夫真实的情感世界,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偏见》
1. (6分)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判断,使用怎样的语言决定了你的理解视界,也决定了偏见形成的必然。
2. (4分)证明科学理论也是带有片面性和偏见性的,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3. (6分)(1)偏见是普遍存在的;(2分)  (2)偏见是不可避免的;(2分)  (3)社会多元化产生思想多元化,使偏见普遍化、合法化。(2分)
4. (6分)客观辩证。既肯定偏见存在的必然,又不全盘否定传统的偏见观,是多元化思想下的现代偏见观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ejy/46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