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征文:月饼的记忆

| 点击:

【www.doubiweb.com--写人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征文:月饼的记忆

 中秋节临近,媒体上关于月饼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中秋节吃月饼的美丽传说有好多个版本,而我更倾向于下面这一个。相传在元代,当时的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据说一开始月饼里边添加的青红丝就代表了当时传递起义信息的纸条。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说起月饼,其实现在的人们吃不了几个。就是吃也是为了浓厚一下节日气氛、讨一个中秋团圆的吉利而已。象过去那种为了解馋而迫不及待的吃法已不复存在。尽管现在的月饼无论从花色、还是到内容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进;尽管现在的人们为了几盒月饼也不再愁那囊中羞涩,但除去月饼的真正含义和其象征意义没有变化外,而中秋节所吃的月饼却越来越没有味道了。
   记得小的时候,临近中秋,那种盼望八月十五的心情真是扳着指头算时间。节前每当到商店里去为母亲打煤油、买火柴时,看到已经摆上货架的各式月饼、闻着其散发出的香甜,直馋得流口水,两眼盯着那月饼久久迈不开脚步。和小伙伴们盼着、议着、馋着,好不容易盼到了中秋节。在邹平工作的爸爸回来了,从提兜里拿出二斤月饼来,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分到两个。剩下的母亲便拿着到门前里外去打点平时欠下的人情。那时的月饼记得都是酥皮的,或是有那种提浆的爸爸买不起吧。拿着分到的月饼,凑到鼻子上闻了又闻,就是舍不的吃。为了怕弟弟偷我的,又怕装在口袋里压碎了,不是藏在被子里、就是藏在炕席的后边。记得有一年我分到了三个月饼,还没有舍的吃,家里来了客人,被母亲又要回去了一个。另外两个我藏在箱子底下,结果让老鼠们给偷吃了,害的我那一年没了月饼吃。
   工作了,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一切日用商品均凭票供应。中秋节每个干部一斤月饼的指标。在我干公社党委秘书的时候,书记的指标每年都由我负责去给他买。找到区供销社的领导在书记的供应证上签个字,就可多给他二斤。有时那个领导高了兴也给我签个字,这样我也就享受到了书记的待遇。
   共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后,随着人们的腰包渐鼓,年来节去的人情往来人们也大方了起来。每到中秋节,随着客人的来访总免不了有几盒或简装或精装的月饼。除了礼品的大轮回外,对剩下的月饼总觉着是个负担。老人们不愿意吃,说吃了胃酸;爱人不愿意吃,说吃了长胖;女儿不愿意吃,说月饼的热量太高等等。过去想吃捞不着吃的美食反而成了“累赘”。所以,每当节后,过期月饼做饲料的新闻也不鲜见。这种把月饼通过猪肚子又回到人肚子、变着法的吃月饼的方法,恐怕只有现代人才有此创意吧。
    回忆月饼、记忆月饼,为的是找回和体味那月饼的情结及艰辛。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当家食品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它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月饼所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种节日食品,而是一种恋旧的情怀、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团圆的期盼。至于现在月饼形式上的豪华、内容上的更新,甚至用金银来打造等那些借月饼之名,行赢利、行贿、受贿之实的作为,已经远远脱离了月饼本身的真实意义,委实是对月饼的一种亵渎。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xzw/21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