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通用6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七年级】

答案(dá àn)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出自《陀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1.如图5-2-15,若∠1=∠2,则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图5-2-15

若∠2=∠3,则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且l1、l2、l3满足位置关系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解析:图中∠1与∠2是内错角,∠2与∠3是同位角,根据平行线判定方法可以作出判断.

答案:l1l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l2l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l1∥l2∥l3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2.如图5-2-16,填上一个合适条件_________,可得BC//DE.

图5-2-16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即给出题目结论,要求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本题要使BC∥DE,应从角去识别,具体有三种方法,作为填空题,只填一种即可.

答案:∠ADE=∠ABC(或∠CDE=∠DCB或∠DEC+∠BCE=180°)

3.如图5-2-17,直线a、b被皮直线c所截,现给了四个条件:(1)∠1=∠5,(2)∠1=∠7(3)∠2+∠3=180°(4)∠6=∠8,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序号是

A.(1)(2)B.(3)C.(4)D.(3)(4)

图5-2-17

解析:根据平行线判定方法:因为∠1与∠5是同位角,故(1)成立;(2)中有∠7=∠5,所以∠7=∠1,可得∠1=∠5,故也成立.

答案:A

4.如图5-2-18,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且∠AGE=46°,∠EHD=134°,那么AB∥CD吗?试说明理由.

图5-2-18

解析:结合图形,利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知识把∠AGE与∠EHD转化为同旁内角或同位角.

答案:解法一:因为∠BGH=∠AGE=46°(对顶角相等),

∠EHD=134°,

所以∠BGH+∠EHD=180°.

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解法二:因为∠CHE=180°-∠EHD=46°(邻补角定义),

而∠AGE=46°,

所以∠CHE=∠AGE.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

A.同位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相等D.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解析:判定两直线平行,我们学习了两种方法:①平行公理的推论,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紧扣这四个判定方法.

答案:C

6.如图5-2-19,已知∠1=∠2,BD平分∠ABC,可得到哪两条直线平行?如果要得到另外两条直线平行,则应将上述两个条件之一作如何改变?

图5-2-19

解析:因为BD平分∠ABC,所以∠1=∠DBC,又因为∠1=∠2,所以∠2=∠DBC,

所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若要AB∥DC,则需∠1=∠BDC,而∠1=∠2,故应有∠2=∠BDC,故将“BD平分∠ABC”改为“DB平分∠ADC”即可.

答案:AD∥BC;将“BD平分∠ABC”改为“DB平分∠ADC”即可.

综合应用

7.已知(如图5-2-20),∠B=∠C,∠DAC=∠B+∠C,AE平分∠DAC,

求证:AE∥BC.

图5-2-20

解析:要证AE∥BC,只要证∠1=∠B或∠2=∠C即可.

答案:∵AE平分∠DAC(已知),

∴∠1=∠2,∠DAC=2∠1(角平分线定义).

又∵∠DAC=∠B+∠C,∠B=∠C(已知),

∴∠1=∠B

∴A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已知(如图5-2-21)直线a∥c,∠1+∠2=180°,求证:b∥c.

图5-2-21

解析:本题的解法比较多,根据本题的图形结构特征,我们选择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比较简单.

答案:∵∠1+∠3=180°(邻补角定义),

∠1+∠2=180°(已知),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a∥c(已知),

∴b∥c(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看图填空.①如图5-2-22,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__对.

图5-2-22图5-2-23图5-2-24图5-2-25

②如图5-2-23,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

③如图5-2-24,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

④如图5-2-25,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

解析:可在每个图形中找“F、Z、U”图形,再确定它们的对数或根据定义找,但要注意图形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

解:①422②429③466④025

10.王老师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他第一次向左拐65°后,第二次要怎样拐才能使行驶路线与原来平行?

解析:可先在其行驶路线图上(如图所示)作原行驶路线的平行线,根据平行线判定方法可得结论.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前后两次行驶方向的夹角来确定度数.

答案:向右拐65°或向左拐115°

11.(山东潍坊模拟)如图5-2-26,在△ABC中,D、E、F分别在AB、BC、AC上,且EF∥AB.要使DF∥BC,只需再有下列条件中的什么即可()

A.∠1=∠2B.∠1=∠DFE

C.∠1=∠AFDD.∠2=∠AFD

解析:要判定DF∥BC,根据本题图形结构特点,应选择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或两个判定定理,因此应通过∠1和它的同位角相等、∠1和它的同旁内角互补或者∠2和它的内错角相等得出DF∥BC.由EF∥AB可知∠1=∠2,所以当∠1=∠DFE时

∠2=∠DFE,可得DF∥BC.

答案:B

12.(黑龙江伊春模拟)如图5-2-27,AB∥CD,∠B=68°,∠E=20°,则∠D的度数为__________.

解析:由AB∥CD可知∠CFE=∠B=68°,∠CFE是∠DFE的一个外角,∠CFE=∠D+∠E,可进一步求得∠D的度数.

答案:48°

第二篇: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 生活 动

教 学 意 图

复习提 问

复习提问: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思考、回答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进行新课进行新课

【大屏幕】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l1、l2,再随意画一条直线l3与l1、l2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八个角,并填表(见附录1)

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填表。

关注:

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画图、测量、填表

思考、动手尝试,方法可能多种多样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总结、表述

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屏幕】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言之: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理解、记忆、思考、讨论、回答

进行文字语言的规范。

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参照附录1的图形,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大屏幕】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2

∴∠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1。∵l1∥l2

∴∠3+∠6=18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思考、一位同学板书。

观察、理解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大屏幕】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思考、尝试回答

观察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题示范

【大屏幕】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

【大屏幕】(见附录2)

思考、讨论、解释结论

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巩固练习

【大屏幕】巩固练习(见附录3)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

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拓展思路

【大屏幕】探究题(见附录4)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猜测、讨论,寻找规律

使重点中学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回顾、归纳

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

作业

【大屏幕】布置作业:教材P67的4、5;P68的6、7;P69的11、12

课后完成

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三篇: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基础巩固

1.我们常用_________表示平面内某点的位置.在地理上,常用___________表示地理位置.

解析:平面内点的位置常用有序数对表示,地理位置常用经纬度表示.

答案:有序数对经纬度

2.下列关于有序数对的说法正确的是

A.(3,2)与(2,3)表示的位置相同

B.(a,b)与(b,a)表示的位置不同

C.(3,+2)与(+2,3)是表示不同位置的两个有序数对

D.(4,4)与(4,4)表示两个不同的位置

解析:由有序数对的意义不难作出选择.

答案:C

3.一条东西向道路与一条南北向道路的交汇处有一座雕像,甲车位于雕像东方5km处,乙车位于雕像北方7km处.若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雕像方向同时驶去,当甲车到雕像西方1km处时,乙车在()

A.雕像北方1km处B.雕像北方3km处

C.雕像南方1km处D.雕像北方3km处

解析:根据题目画出方位图(如图),可知,甲车到雕像西方1km时,走了6km,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所以甲车也应走了6km,7km-6km=1km.

答案:A

4.P(x,y)满足xy=0,则点P在_____________-.

解析:由xy=0可得x=0或y=0.当x=0时,点P在y轴上;当y=0时,点P在x轴上.

答案:坐标轴上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顺次连接A(-3,4),B(-6,-2),C(6,-2),D(3,4)四点,所组成的图形是____.

解析:根据点的坐标描出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结各点不难得出结论.

答案:等腰梯形[来源:中.考.资.源.网]

6.若线段AB平行于x轴,AB长为5,若A的坐标为(4,5),则B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析:AB平行于x轴说明A、B两点到x轴距离相等,又A、B在同一条直线上,不难得出A、B两点的纵坐标相同(都是5).由于AB平行于x轴,则AB两点间的距离(即线段AB的长)等于A、B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故本题有两种可能,即A、B在y轴的同侧和两侧.

答案:(-1,5)或(9,5).

综合应用

7.如图6-1-10所示,点A表示2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4街与3大道的"十字路口,点C表示5街与4大道的十字路口.

图6-1-10

如果用(4,3)→(5,3)→(5,4)表示由B到C的一条路径,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写出由A经B到C的路径吗?

解析:由A经B到C的路径很多,要注意有序数对的顺序一致.

答案:仅举一例:

(2,5)→(3,5)→(4,5)→(4,4)→(4,3)→(5,3)→(5,4).

8.“怪兽吃豆豆”是一种计算机游戏,图6-1-11中标志表示“怪兽”先后经过的几个位置,如果用(1,2)表示“兽”按图中箭头所指路线经过的第3个位置,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式来表示出图中“怪兽”经过的其他几个位置吗?

图6-1-11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答案:其他几个位置依次是:(0,0),(1,0),(3,2),(3,4),(5,4),(5,6),(7,6),(7,8).9.如图6-1-12,长方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是6和4.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D、CB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建立直角坐系标,则长方形各顶点坐标分别是多少?[

图6-1-12

解析:P(x,y)到x轴的距离是|y|,到y轴的距离是|x|.

答案:(1)A(6,4)B(0,4)C(0,0)D(6,0)

10.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一系列点(-5,2),(-4.5,-2),(-1,-3),(0,0),(2,),(3.5,1),(6,0),并将所得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如果这是一个星座的美丽图案,请指出它的名称.

解析:按照描点的方法依次描出各点,并顺次连接.

答案:如图.图形像勺子,北斗七星.

[来源:学,科,网][来源:中.考.资.源.网]

11.(江苏淮安金湖实验区)已知一列数:1,-2,3,-4,5,-6,7,…将这列数排成下列形式:

第1行1

第2行-23

第3行-45-6

第4行7-89-10

第5行11-1213-1415

……

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等于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目中数的排列发现排列的规律:每一行数字的个数与行数相等,且正数、负数交错出现,奇数为正,偶数为负,这样到第九行的最后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1+2+3+4+5+6+7+8+9=×9=45,所以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的绝对值等于50,偶数为负,所以应是-50.

答案:-50

12.若点P(m,1)在第二象限,则点Q(-m,0)在()

A.x轴正半轴上B.x轴负半轴上

C.y轴正半轴上D.y轴负半轴上

解析:P在第二象限,故m0.

答案:A[

13.(山东菏泽模拟)如图6-1-13,象棋盘中的小方格均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如果“炮”的坐标为(-2,1)(x轴与边AB平行,y轴与边BC平行),则“卒”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

图6-1-13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确立,由题意可知,坐标系的原点应在E点处,∴“卒”的坐标可判断.

答案:(3,2)

第四篇: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重点: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二、直线平行的条件

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简化图5.2-5,得图.

图3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AB∥CD.

如图(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2=∠3∴a∥b.

(2)∵∠4+∠2=180°,∠4+∠1=180°(已知)

∴∠2=∠1(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4+∠2=180°∴a∥b.

四、课堂练习

1、课本P15练习1,补充(3)由∠A+∠ABC=1800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依据是什么?

2、课本P162题。

五、课堂小结: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六、布置作业::P16、1、2题;P174、5、6。

平行线,三角板,同位角,数学,教学

第五篇: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1.下列关于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和电场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磁场是为了解释磁极间相互作用而人为规定的

C.磁极与磁极间是直接发生作用的

D.磁场只有在磁极与磁极、磁极与电流发生作用时才产生

解析:选A.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于磁极、电流周围的特殊物质,所有的磁现象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选项A是正确的.

2.(长春检测)实验都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条件.奥斯特做电流磁效应实验时,应排除地磁场对实验的影响.关于奥斯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必须在地球赤道上进行

B.通电直导线应该竖直放置

C.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东西方向放置

D.通电直导线应该水平南北方向放置

解析:选D.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说明地磁场的方向为南北方向,当导线南北方向放置时,能产生东西方向的磁场 高三,把小磁针放置在该处时,可有明显的偏转,故选项D正确.

3.(20长沙高二检测)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长为L、电流为I的导线在某处受到的磁场力为F,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必为FIL

B.由B=FIL知,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C.由B=FIL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说明该处一定无磁场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解析:选D.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放置通电导线无关,故选项B错.定义式B=FIL中要求一小段通电导线应垂直于磁场放置才行,如果平行于磁场放置,则力F为零.故选项A、C均错.正确答案为D.

4.有一小段通电导线,长为1 cm,电流强度为5 A,把它置于磁场中某点,受到的磁场力为0.1 N,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B一定是( )

A.B=2 T B.B≤2 T

C.B≥2 T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选C.如果通电导线是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的,此时所受磁场力最大F=0.1 N,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为:

B=FIL=0.15×0.01 T=2 T.

如果通电导线不是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的,则受到的磁场力小于垂直放置时的受力,垂直放置时受力将大于0.1 N,由定义式可知,B将大于2 T,应选C.

5.

图3-1-2

如图3-1-2所示是实验室里用来测量磁场力的一种仪器——电流天平,某同学在实验室里,用电流天平测算通电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他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所示,请你算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B.

已知:CD段导线长度:4×10-2 m

天平平衡时钩码重力:4×10-5 N

通过导线的电流:0.5 A

解析:由题意知,I=0.5 A,G=4×10-5 N,L=4×10-2 m.电流天平平衡时,导线所受磁场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即F=G.由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B=FIL得:

B=FIL=4.0×10-50.5×4.0×10-2 T=2.0×10-3 T.

所以,通电螺线管中的磁感应强度为2.0×10-3 T.

答案:2.0×10-3 T

一、选择题

1.

图3-1-3

如图3-1-3所示,假设将一个小磁针放在地球的北极点上,那么小磁针的N极将( )

A.指北

B.指南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解析:选D.地球的北极点是地磁场的S极附近,此处的磁感线竖直向下,故此处小磁针的N极竖直向下,D正确.

2.关于地球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小磁针,小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B.地磁场的南极在北极附近

C.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地磁场方向都是和地面平行的

D.地球磁偏角的数值在地球上不同地点是不同的

答案:BD

3.(年湛江高二检测)关于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B.磁场对处在其中的磁体有磁场力的作用

C.磁铁对通电导线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D.两根通电导线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解析:选AB.磁场和电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可以通过磁体或电荷检验它们的存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电流与磁体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4.将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一匀强磁场中,图3-1-4能正确反映各量间关系的是( )

图3-1-4

解析:选BC.匀强磁场各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不随F或IL而发生变化,故B正确,D错误.由于导线垂直于磁场,有B=FIL,即F=ILB.可见在B不变的情况下F与IL成正比,所以A错误,C正确.正确答案为B、C.

5.(2011年南昌高二检测)某地的地磁场强度大约是4.0×10-5 T,一根长为500 m的导线,通入电流强度为10 A的电流,该导线可能受到的磁场力为( )

A.0 B.0.1 N

C.0.3 N D.0.4 N

解析:选AB.由F=ILB=10×500×4.0×10-5 N=0.2 N.这是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得到的最大磁场力,其他放置方向导线受的磁场力要小于0.2 N,平行磁场放置时F=0.故只要小于0.2 N,大于或等于0的力均是有可能的.故正确答案为A、B.

图3-1-5

6.如图3-1-5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 )

A.F=Mg

B.mg<F<(M+m)g

C.F=(M+m)g

D.F>(M+m)g

解析:选D.在铁片B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F大小等于A、C的重力Mg和B对A的引力F引的和.在铁片B上升的过程中,对B有F引-mg=ma,所以F引=mg+ma.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引力F′引与A对B的引力F引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F=Mg+mg+ma.

7.

图3-1-6

一段通电的直导线平行于匀强磁场放入磁场中,如图3-1-6所示,导线上的电流由左向右流过.当导线以左端点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转过90°的过程中,导线所受的安培力( )

A.大小不变

B.大小由零逐渐增大到最大

C.大小由零先增大后减小

D.大小由最大逐渐减小到零

答案:B

8.在磁场中的同一位置,先后引入长度相等的直导线a和b,a、b导线的方向均与磁场方向垂直,但两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因此所受的力也不同,如图3-1-7所示中的几幅图象表示的是导线所受的力F与通过导线的电流I的关系.a、b各自有一组F、I的数据,在图象中各描出一个点.在A、B、C、D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

图3-1-7

解析:选BC.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的力F=BIL,由题意知,a、b两导线中长度相等,电流不同,所受力不同,但力F与I成正比,F-I图线一定是过原点的直线,因此答案只有B、C两幅图正确.

二、计算题

9.如图3-1-8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导体棒

图3-1-8

用细线悬挂放入某匀强磁场中,导体棒与磁场方向垂直,当导体棒中通过的电流为I时,细线上的拉力恰好为零,问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

解析:由细线拉力恰好为0可知,磁场力为:

F=mg

又∵F=BIL

解得:B=mgIL.

答案:mg/IL

10.磁场中放一与磁场方向垂直的电流元,通入的电流是2.5 A,导线长1 cm,它受到的安培力为5×10-2 N.问:

(1)这个位置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

(2)如果把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增大到5 A时,这一点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

(3)如果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是否可以肯定这里没有磁场?

解析:(1)由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得:

B=FIL=5×10-2 N2.5 A×1×10-2 m=2 T.

(2)磁感应强度B是由磁场和空间位置(点)决定的,和导线的长度L、电流I的大小无关,所以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是2 T.

(3)如果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则有两种可能:

①该处没有磁场;

②该处有磁场,但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

答案:(1)2 T (2)2 T (3)见解析

11.(2011年浙江宁波联考)金属滑杆ab连着一

图3-1-9

弹簧,水平地放置在两根互相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cd、ef上,如图3-1-9所示,垂直cd与ef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合上开关S,弹簧伸长2 cm,测得电路中电流为5 A,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 N/m,ab的长为L=0.1 m.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析:弹簧拉力F弹=kΔx

金属杆所受磁场力:F=BIL

由平衡条件知:F=F弹

即ILB=kΔx

故B=kΔxIL=0.8 T.

答案:0.8 T

高中物理常见的力公式

常见的力公式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高中英语,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名师为高一学生解惑 物理同步课程学习方法

的是很简单的,或者说只要开了窍,就一马平川了,在这里站在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当然这里的学法指导是针对新课程时的策略!

第一步:上课听讲课,笔记只记规律性的东西,讲课的时候关键听懂,未听懂就要及时的问,在这里不要害羞,相信任何一个都会耐心的指导。

第二步:不要直接做题,如果直接做你会受到很大打击,会有很多错误!这说明你对规律、定理还认识的不深刻,听懂和会做题是两码事,会做题就意味 着已经会应用,那是更高层次的,那怎么办呢?我建议大家买些关于教材全解类的辅导书,像王后雄的教材全解,薛金星的教材全解都可以,把辅导书上关于老师所 讲的内容在一遍,参考书让通常带有难点和易错点的例题知道,这些例题很关键,做的时候先不要看答案,先自己想,实在没头绪了再看答案,最后完全弄透这 道题 高中化学。大家在做辅导书的时候会有不懂的地方,还是那句话,问老师,记住:在学校就是靠老师,这点准没错!

第三步: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一定尽全力将老师作业题目弄得一清二楚,争取一道不落全做,并做会。这不是空话,之前你已经把辅导书上的难点、易错点搞得很透了,作业不成问题。

第五步:在老师讲解过程中注意在解题方面与老师对比,找到最正确、最快、最适合自己的解题,经这些东西强化在脑子里,或记在笔记上,留以后复习用之。

第六步:对于层次好的同学应继续利用全解类辅导书,找些大题提升难度,强化训练,从而拔拔尖!对于层次一般的学生,紧跟着老师就可了。

以上方法同去可参考借鉴,并结合自己的情况稍作改进,相信你的物理一定会学得不错

高考物理复习:注重“横向”联系

“是中成绩区分度较大的科目,”南开王天祺给大家介绍自己在现阶段的冲刺中,学科的和主要任务,即对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努力使系统化、模块化。

“力”“电”知识横向联系

现在大多校已经完成了物理的第一轮复习,同学们对力、电等各大章节的纵向知识脉络已经形成,王天祺建议大家现阶段的物理复习,更应当重视“力”和“电”两大部分的横向联系。

力学和电学的内容是高考中的重点,而融合这两部分知识的综合题更是每年考题中的热点。首先大家必须关注力学中三大观点——即“牛二律”“能量”“动量”知识的熟练运用和灵活选用。特别是“能量观点”更是物理的核心。其次,还应该重点强化对电场和磁场的能属性的理解。最后,还应注意力与电的联系,如力学中的超重和失重问题,我们也可以把它和电场、重力场的复合问题统一地归结为等效重力加速度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归纳经典物理模型

在这一阶段,同学们还应当努力使知识模块化,加强对于物理模型的把握。无论高考题目如何花样翻新,但其内核终归离不开几个经典的物理模型。例如“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分轻绳和轻杆两类),“子弹打木块模型”,“人船模型”等。建议大家要在复习中总结相关模型的常用结论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节约时间,准确地找到思路。

做精、做好一本练习

谈到做题的问题,王天祺认为,做练习贵精而不贵多,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丢入无边的题海中。现在应该做精、做好一本练习,不能仅以完成练习为目标,对做过的题至少要复习一遍,这样才能说对这道题已经掌握了,要知道高考比的是你掌握多少题而不是做过多少题,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复习切忌“撒大网”,因为在有限的精力下,网越大,网眼也越大。

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

解题时,将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译成物理图象输入暂时储存,而后将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进行心理操作,一是要有操作对象,二是要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包括操作的先后次序)。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对象是贮存于长久记忆中物理知识的基本模块。而这些“模块”信息量的大小,集成化程度的高低,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操作规则必须符合本门学科的原理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所谓心理操作是指对这些“模块”进行加工、组合、衔接、再造的心理过程。没有这些“模块”,心理操作就失去了原料。不能要求一个毫无物理知识的人去解物理题,不论他如何,也不会解出物理题来,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大脑的长久记忆里没有贮存加工的“模块&rdquo 高中生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知识解读 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高中数学.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摩擦力作用机制揭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摩擦这种现象并不陌生。比如,在冬季结冰的路面上,行人很容易滑倒,但是撒上一层煤渣后,就很安全了;又如人们为了减少机器内部零件的摩擦,便不时地添加润滑油等。这些现象都与摩擦有关。

那么,什么是摩擦呢?摩擦是指互相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物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作用。这种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叫做摩擦力。由于摩擦力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有关摩擦力的研究和探索也一直在进行着。但是,至到今天,人们对于摩擦力的本质,却还认识得不是十 分清楚。

最早对摩擦进行实验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高中政治。他对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物质的摩擦作了比较,提出物体间的摩擦程度取决于物体表 面粗糙程度的大小,表面愈粗糙,摩擦力愈大,即固体表面的凹凸程度是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这一想法后来逐步被发展为一种学说——凹凸说。该学说认为:物体 表面无论经过何种加工,都必然留下或大或小的凹凸,这种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相互接触,就必然产生摩擦。有人对此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固体表面的接触,犹如把 一列山脉翻过来盖在另一列山脉上一样。由于它们的相互咬合,所以只有把凸部破坏掉,才能使之滑动,这便是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的基本原理。这种学说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许多人的支持。

对于摩擦力本质的另外一种看法是分子说。这是由英国的学家德萨古利埃提出的。他认为,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是摩擦面上的分子力相互交错所致。该 学说指出,物体表面愈是光滑,摩擦面愈是相互接近,表面分子力就愈大,这样摩擦力也就愈大。但是这种学说由于加工技术上的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实验的证实, 因而入们对此很难接受。

进入20世纪以后,分子说逐渐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一个叫尤因的人首先指出因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是因固体表面分子引力场的相互干涉所致,与凹凸 程度无关。而另一名著名的学者哈迪,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从而证明了分子说的正确性。他首先把两个物体表面研磨得极光滑,然后来做摩擦实验,结果发现,两 物体磨得越光滑,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就越少,但是这种光滑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摩擦力反而有所增加,甚至两个光滑的金属面能“粘”在一起。而这正好证实了分 子说的观点:当两个表面的分子互相进入彼此的分子间的引力圈时,两者间就能产生强烈的粘合作用,并以摩擦力的形式显示出来。哈迪的实验为分子说提供了有力 的证据,分子说因而获得了广泛的承认,并被进一步发展为“粘合说”。

但是,凹凸说并没有因分子说和粘合说的进展而被完全废弃,它与对立的分子说和粘合说都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有人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凹凸 说内容的综合性的现代粘合论。看来,有关摩擦力本质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究竟孰是孰非,人们将拭目以待。 同学们如有,将来可从事一些有关摩擦学的研究。

第六篇: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达标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三.电 阻

1.电阻的性质及单位.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导体对电流的 叫电阻,电阻是本身的一种 ,它的 大小跟 , , 和 有关。

2.A、 B是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如果A导体的横截面积是0.5cm2,B导体的横截面积是5mm2,则导体A的电阻 导体B的电阻。

3.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 的导体A、B、C,在相同的温度下,A比B长,粗细相同;C与B长度一样,C粗些.这三根导体的电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4.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序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8 0.5

B 锰铜 0.8 1

C 锰铜 0.8 0.5

D 锰铜 1.2 0.5

她画出了 实验电路图,并按要求正确地连接了电路.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

(1)要验 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4)这种物理研究方法, 通常叫做 。

5.横截面积相同,电阻也相等的铝导线和镍铬合金导线,导线较长的是( )

A.铝导线 B.镍铬合金线

C.两条导线一样长 D.以上情况都可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B.两根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电阻一定大

C.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D.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也相同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电阻都一样大

7.a是长1m,粗0.1mm2的康铜线;b是长1m,粗0.2 mm2的康铜线;c是长0.5m,粗0.2mm2的康铜线;d是长1m,粗0.1m 2的镍铬线,要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是 否有关,应选取做实验的金属线是( )

A.a和b B.b和c C.a和c D.a和d

8.两段长短、粗细和材料都不相同的导体分别接在电压相同的电路中,则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长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 C.无论哪段导体 被拉长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B.短导体中的电流一定大些 D.无论哪段导体被冷却后,通过的电流都一定变小

9.一根铜导线的电阻为R,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变为2R,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将铜导线对折起来,接在电路中

B.将同样长,同样粗的铝导线代替铜导线接在电路中

C.将铜导线用拉丝机拉长至原来2倍

D.将铜导线用拉丝机拉长至原来 倍

10.在如图6-20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是0.6A,当缓慢地给线圈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 以看到电流表的`示数将( )

A.小于0.6A B.等于0.6A C.大于0.6A D.无法判断

11.如图6-21所示,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 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比较通过它们的电流的大小,有( )

A. IAB

C.IABIBC D.无法确定

1.现有各种规格的不锈钢丝和铜丝,请你设计实验研究方案,比较不锈钢丝和铜丝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1)实验研究中对不锈钢丝和铜丝的选取有什么要求?

(2)你用什么方法显示材料的导电性能?(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加以说明)

1. 用导线把一节干电池、一只工作电压是2.5 V的小电珠和一段长约7cm的铅笔芯按图6-22所示连成电路.调节铅笔芯串入电路中的长度,刚好使小电珠不发光.现在你可划燃一根火柴并加热铅笔芯,待会儿小电珠就能点亮;火柴一旦熄灭,小电珠也会慢慢地熄灭.这里,火焰犹如一只开关,为什么火焰竟然能起这样的作用呢?

三.电 阻

基础运用

1.阻碍作用、性质、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2. 小于; 3. RARC

4.(1)A、C;(2)C、D;(3)B、C;(4)控制变量法5. A 6.B 7.D 8.C 9.D 10.A 11.B

能力拓展

(1)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2)分别将两种 金属丝与一个小灯泡串联在同一电源上,比较灯的亮度,即可判断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探究创新

1.加热铅笔芯,其温度升高,电阻减小,而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电流增大, 电灯发光. 停止加热铅笔芯,其温度降低,电阻增大,所以电路中电流减小,电灯熄灭。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kj/858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