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 点击:

【www.doubiweb.com--教师】


   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最近都在忙着抓学生作业,自己是非常的累,但是学生成绩很不理想,努力都化作了泡影。想想也可能是自己并没有把这单元的课落实下去,所以也并不十分怪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绩还是慢慢的抓。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可以说上了也比较久了,现在才去反思,自己未免有偷懒之嫌。但是今天坐下来头脑里的回忆什么都回来了。首先说一说这节课遇到的实际问题。1、学具不够。这是很多课都会遇到的问题,我去把课本上的东西依次找齐,但是学生很多,不可能给每一组都发一份这样的东西。所以我想了以个比较偷懒的办法,找一份,然后放在讲台桌上,让学生先自己在头脑里分一分,然后再上台来分一分。以致于很多学生的体会不够深刻,没有亲身经历分的机会。2、学具设计的问题。大家应该都看过我们的学具袋,在学具袋中的模型都很小,学生触摸感受的时候不是很方便,而且,在让学生说以说特点的时候,很多人说出来的都是滑滑的、黄黄的,并不能把面的平平的特点说出来。3、名称。很多老师可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把体说成是形,这可能跟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关,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讲体而是比较多的说形,很多家长其实也不懂这个名词,导致学生对说这个名词的时候很困难,最后越教越难纠正了。
    我先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首先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的物品,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图形。预设学生都会说是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这时候教师笑笑,并不赞同。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类,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通过把相同的图形的放在一起,感知到立体图形的各种形式。再让学生找出模型,教师介绍各种模型的名称,初步完成从实物到模型的过程。接着让学生经历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比较出各种图形的特征。我再把图形呈现给学生,最终完成了从实物-模型-图形,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然后回归到生活里,找一找身边的这些图形,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等数学活动,逐步完善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说起来是容易,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事情。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发生了一个错误,我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但是其实,正方体和长方体只是让学生初步去区分,而学生都能说得出来分得出来。从我上课的过程来看,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找出图形的不同形式,还有一个难点是名称的正确称呼。由于我对本节课的估计不足,导致在难点的解决上却是产生了很大的问题。首先,很多图形的不同形式我都没有出示,像扁扁的长方形,扁扁的圆柱,还有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形,或者把图形歪过来放,所以学生在判断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其次,是名称的纠正,学生对形的名称应该来说已经根深蒂固,对球也很难说好,我没有选择好的方法让他们记住这些图形的名称,学生最后越说越乱。这也是我对本节课的思考。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立体图形,先教学立体图形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但是我感觉为什么不可以说学生实际看到的都是平面,更重要的学生对形的名称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先教学平面的图形会不会就不用下这么大的功夫 在名称上进行纠正呢?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31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