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唐山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语文】

唐山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语     文
命题人:吕东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说明:
一、本试卷共7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
二、答题前清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二卷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肄业/造诣    渐染/草菅人命    曲高和寡/荷枪实弹
 B.校正/发酵    阖家/涸辙之鲋    醍醐灌顶/啼笑皆非
 C.债券/豢养    吞噬/舐犊情深    怵目惊心/相形见绌
 D.便笺/歼灭    箕踞/有案可稽    自惭形秽/不容置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高考复习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那种在细节上纠缠不休的目无全牛的学法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B.“皇家圣骑士”劳尔带球突入禁区,只见他左冲右突,如白驹过隙,他左脚猛一起射,球应声入网。
C.江河解冻,春意阑珊,熬过一冬的人们惊喜地注视着大地上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黄莺的鸣唱尤其让他们心醉。
D.春节期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司马迁居然是长发飘飘的老者。既然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
B.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应该以改变教育思想为根本,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C.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于“言”是经过精选的,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D.机场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后发现,王女士搭乘的出租车不但绕路行驶,还提供了假发票,连车牌号也是假的。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305篇,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再别康桥》《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C.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唐诗的代表作,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词的代表作。
 D.《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萨缪尔 • 贝克特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扬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对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6.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赛也肯定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D.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①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籍本有济世志,属②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籍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③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④,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⑤,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⑥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⑦,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⑧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选自《晋书•阮籍列传》)
    注:①忽:不在意,不重视。②属:适值。③毁瘠:因过度哀伤而变瘦弱。④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⑤方外之士:指僧道等不受世俗约束的人。⑥栖神导气:道家存养真性、保其元神的修炼之术。⑦圭璧:标准或法度。“绳墨”与之同。⑧裈(kūn):裤子。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由是不与世事                与:参与,过问
  B.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赌:较量输赢
  C.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怿:高兴
  D.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克:克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阮籍“傲然独得”和“不拘礼教”的一组是(    )
A.①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②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B.①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②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C.①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②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D.①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②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志向远大,性情放诞不羁。他博览群书,特别喜欢《老》《庄》的作品;他爱喝酒善弹琴,是魏晋时期的名士。
B.尽管有大济苍生之志,但身处多事之秋,阮籍只能耽于酒中。他看清钟会与自己谈论时事的真面目,借醉酒得以免罪。
  C.阮籍擅青白眼。遇礼法之徒,白眼以对;同道之人,青眼有加,因而当嵇康带着酒挟着琴来吊唁时,他非常高兴。
  D.阮籍曾经与名士孙登相遇,与他谈论有关存养真性、保其元神的修炼之术,尽管孙登未作应答,后来阮籍还是很敬重孙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2)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⑶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被俘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作此诗。
(1)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作啼鹃带血归”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___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_           。(李白《蜀道难》)
(2)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雪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甚至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4.第三段“胎盘”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引号?(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理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个句子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王维在《山居秋暝》中,运用了很多意象,说说贾平凹是怎样理解这些意象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的过程,就是对生命体验不断丰富的过程。请概括作者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上了大学和再后来深入乡村)、中年时期(人生的生存程序)读《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8分)
少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下面文字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
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一年四季,竹笋都在这里①发芽拔节,夏雨过后,你而且②都能听到竹笋拔节的微微声响。因为③就是这样一个四季常绿的城市,为种什么树的问题,居然④争论了十几年。过去,老昆明的旧巷子,到处都是梧桐树,但随着城市的扩建和翻新,旧巷子没了,梧桐树大都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彩的霓虹灯和摩天大楼。但城市总是⑤要种树,为什么要废弃梧桐呢?因为叶子太多,各个季节都会掉树叶。争来争去,最后选择了香樟,因为香樟不仅⑥四季常绿,而且⑦不爱掉树叶,昆明终于有了结论。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19.例证法是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请在下列横线上补上两个恰当的例子,以证明论点。(6分)
    事实上,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残疾人同样是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创造者:身受宫刑的司马迁写下了史家之绝唱,                       ,                  ,“小儿麻痹症”患者罗斯福成了伟大的总统。肌体的残疾,丝毫也没有影响残疾人心灵的健康,精神的健全,潜能的发挥。
20.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各界人士纷纷撰写挽联悼念。下面是一副挽联的上联,要求写出下联。(5分)
上联:冬雨无声先生辞世天流泪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以“心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
    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抖。人都有这么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件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唐山一中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
参考答案
1.C券quàn豢huàn
2.D 目无全牛:眼里看不到完整的牛。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比喻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亦形容办事情准确熟练。
白驹过隙:白驹:白色骏马,喻指太阳。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的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阑珊:将近,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滑天下之大稽:指非常的滑稽可笑。
3.C(A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的转变”。B句式杂糅,应去掉“以……为根本”D“出租车”不能“绕路行驶”“提供假发票”。)
4.B《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郁达夫。
5.A(对评审公允性的诘问,不是文化焦虑的具体表现)
6.B(“把自己的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说法有误)
7.D(A“毫无益处”说法太绝对,B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只是走向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C经济发达程度不是唯一标准)
8.D (克:能够) 
9.B (A.(②对母亲去世的伤心。 C. ①不拘礼法。D.①对母亲去世的伤心;②与孙登之间的交往。)
10. B(“免罪”错,应为“借醉酒避免招徕罪过”。)
11.(1) 后钟会多次向阮籍问时事,想以他回答的对错与否罗织他的罪责,都因为酗醉而免祸。
(2)嵇喜的弟弟嵇康听到后,就带着酒挟着琴去,阮籍大为高兴,就用青眼看他。
(3)行为想受到现实的检验,言语想成为将来的规矩。小时候被乡党称赞,长大了有好名声在邻国。往上想图谋为三公,往下不失为九州牧守。
12.(1)首联将金陵的荒凉与身世的飘泊一并提出,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
(2)表达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
13. ((1)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2)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落霞与孤鹜齐飞。
14.指风霜雨雪、刀斧虫雀这些摧折树木的elie环境,它们不仅没有摧折树木,反而使数目增加了阅历和神韵。引号用在比喻的喻体上,以示区别。
15.以爱因斯坦作类比突出王维渊博的知识和伟大的人品。
16.“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莲动”“春芳”“王孙”是生活中的诱惑。表达了作者对这首诗的独特感受。
17.少年时期:只会背诵,不知其意。
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
中年时期: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或者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或者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六、(12分)
18.①删去 ②改为“甚至” ③改为“但” ⑤改为“还是”
19.示例:盲人荷马留下了旷世诗史 双耳失聪的贝多芬谱写了雄壮的生命旋律
20.下联示例:挽联有情人民怀念地生悲
21.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阮籍容貌奇异,志气豪放,傲然独得,放任不羁。博览群书,尤其喜好《庄子》《老子》。爱喝酒能长啸,善于弹琴。当他得意时,就忘掉了自己的形体。当时人大多说他是个痴呆人。
    阮籍原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大乱,名士很少有保全的人,阮籍因此不问世事,便酣饮以为常。文帝当初想替武帝向阮籍求婚,阮籍大醉六十天,没有开口而作罢。(后)钟会多次,向阮籍问时事,想以他回答的对错与否罗织他的罪责,都因为酣醉而免祸。
阮籍虽然不受礼教拘束,但说话深远,不评论人物。性情极孝顺,母亲去世时,他正和人下围棋,对方请求不下了,阮籍要留着和他决胜负。接着喝酒二斗,高声长号,吐血好几升。他母亲将要安葬,吃了一条蒸腿,喝二斗酒,然后去向遗体告别,想说的话说完了,高声一吼又吐血好几升。过分哀毁骨瘦如柴,几乎要死去。裴楷前往吊丧,阮籍散发盘腿而坐,喝得大醉直瞪着眼睛,裴楷吊唁完了就离去。有人问裴楷:“吊丧的人,主人哭,客人随礼也哭。阮籍既然不哭,你为什么要哭?”裴楷说:“阮籍已是超凡脱俗之人,因此不尊崇礼制。我是俗人,因此用遵守礼仪来要求自己。”时人感叹他们各得其所。阮籍还能作青白眼,见了遵从礼教的人,用白眼对待他。到嵇喜来吊唁,阮籍作白眼,嵇喜不高兴地退出。嵇喜的弟弟嵇康听到后,就带着酒挟着琴去,阮籍大为高兴,就用青眼看他。因此崇礼守法的人痛恨他如仇敌。
    阮籍曾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就和他商讨自古以来静神导气的方术,孙登全不应对,阮籍就长啸而回,走到半山腰,听到像凤鸣叫的声音,响彻山谷,是孙登的啸声。就回去作了《大人先生传》,大概是:“世人所说的君子,只知学习法度,只懂遵守礼教。手执玉圭,严格遵守法律。行为想受到现实的检验,言语想成为将来的规矩。小时候被乡党称赞,长大了有好名声在邻国。往上想图谋为三公,往下不失为九州牧守。唯独看不到就像一群虱子钻在裤子里,逃进裤缝里,躲匿在破絮中,自认为是找到了好的住宅。行走不敢离开缝边,动作不敢跑出裤裆,又自以为得到了行动的准则。但一旦火烧起来,烧邑灭都,郡虱在裤子中跑不出来全部被烧死。君子处在国内和虱子处在裤中又有什么区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阮籍的胸怀志趣。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484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