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2年高考物理力第一轮考点及考纲复习题及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物理】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考点及考纲解读(二)

二、力
内容 要求 说明
1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
1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1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II

II
II
I
II
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名师解读
力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重力、弹力、摩擦力是高考常考内容,而对摩擦力、胡克定律的命题几率更高。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弹簧类问题、摩擦力等,有时也与动力学、电磁学相结合,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是复习重点。
样题解读
【样题1】(山东临沂市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如图2-1(甲),为杂技表演的安全网示意图,网绳的结构为正方格形,O、a、b、c、d……等为网绳的结点,安全网水平张紧后,若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并恰好落在O点上,该处下凹至最低点时,网绳dOe,bOg均成120向上的张角,如图2-1(乙)所示,此时O点受到的向下的冲击力大小为F,则这时O点周围每根网绳承受的力的大小为
A.F      B.      C.       D.
[分析] 对O点受力分析,设每根网绳对O点的拉力为T,在竖直方向上有,4Tcos60=F,得T= ,B项正确。
[答案] B
[解读] 本题涉及到重力、弹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知识点,重点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的能力要求。分析本题时要先根据图甲确定O点受四根网绳的拉力,再从图乙的视角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得出平衡方程,若只看图乙,会误选A项。
【样题2】如图2-2所示,一个倾角为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一光滑的铁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需用一个水平推力F作用于球体上,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球体的重力为G,竖直墙对球体的弹力为N1,斜面对球体的弹力为N2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N1=F    B.G≤F
C.N2>G    D.N2一定大于N1
[分析] 物体受到G、N1、N2、F四个力而平衡,将N2正交分解,如图2-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N1=F -N2x=F -N2 cos45°,A项错误。
当N1=0时,由平衡条件:F=N2x=N2cos45°=N2y=G;如果N1≠0,F=N2x + N1=G + N1 > G,所以B项正确。
 由N2cos45°=G 得 N2= ,所以C项正确。
增大F,N1=F -N2x=F -G随F增大而不断增大,所以N1可能大于 =N2,D项错误。
    [答案] BC
[解读] 本题涉及到重力、弹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知识点,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本题所研究的物体受四个力,其中只有N2不在水平和竖直方向,所以要对N2进行正交分解,再列平衡方程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利用好45º角的特殊性。
【样题3】(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11届期中检测)如图2-4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完全相同的三个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C绕过定滑轮悬挂在桌面外,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cm、3cm,已知C的质量为mC=3千克,则
(1)弹簧3的弹力的大小为多少?弹簧2、1的弹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
(2)此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3)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取g=10m/s2)
[分析] (1)隔离物块C,由平衡条件得
弹簧3的弹力大小 F3 =mCg=30 N
根据胡克定律  F=kx
得k=F3/x3=1000N/m
弹簧2的弹力大小F2=kx2=20N
弹簧1的弹力大小 F1=kx1=0
(2)隔离物块A,由平衡条件F2 =F1 + f1
得 f1=F2 -F1=20 N,方向水平向左
(3)隔离物块B,由平衡条件 F3=F2 + f2
得  f2=F3 -F2=10 N,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 (1)30 N,20N,0 (2)20 N,水平向左 (3)10 N,水平向左
[解读] 本题涉及到重力、弹力、胡克定律、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点,主要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要求。本题研究对象较多,根据所求量可知,应采取隔离的方法,求解摩擦力时要利用好平衡条件。有些考生一看到三个弹簧,就不敢做下去,其实本题中三个弹簧的伸长量都已给出,所以不是难点。
【样题4】(北京市海淀区2011届高三年级期中练习)如图2-5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沿其斜面匀速下滑,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体相对地面保持静止。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地面对斜面体
A.无摩擦力
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大小为(M+m)g
D.支持力小于(M+m)g
[分析] 方法一:m沿斜面匀速下滑,受重力、斜面支持力、摩擦力三力平衡,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上,等于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m对M的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下,等于mg。再分析M受力可得,地面支持力N=(M+m)g,摩擦力f=0。A项、C项正确。
方法二:对M和m整体受力分析,M静止,m沿斜面匀速下滑,整体受力平衡,地面支持力N=(M+m)g,摩擦力f=0。A项、C项正确。
[答案] AC
[解读] 本题涉及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知识点,考查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和“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的能力要求。本题中物体M静止,m下滑,似乎不适用整体法。但由于m是匀速下滑,是平衡状态,因此M和m整体也是平衡状态,合外力为零,可以用整体法,并且还比隔离法简单。其实整体法与隔离法只是研究方法,是没有条件限制的,只有简单与复杂的区别。
权威预测
1.(2011年广东高考模拟试卷,容易题)如图2-6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2-7中的

2.(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月考,中档题)如图2-8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于甲端比较轻,甲容易将凳子拉向自己
B.由于乙端比较重,可以和手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乙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C.谁用的力气大就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D.拔河过程中乙的手和凳子之间不会有相对滑动,甲的手可以和凳子间有相对滑动,也可以没有相对滑动。
3.(中档题)一只小昆虫从仰放的半球面形小碗内的最低点沿碗壁向上缓慢爬行,在其滑落之前的爬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是
A.弹力逐渐增大                  B.摩擦力逐渐增大
C.碗对小昆虫的作用力逐渐增大    D.小昆虫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4.(湖南省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年级月考,中档题)质量为m1的物体A用细线跨过轻质的无摩擦的定滑轮,与重物B和C连接,如图2-9所示,B、C的质量分别为m2和m3,且物体C在水平地面上,细线不可伸长,要使物体A、B、C都不发生运动,则m1应满足的条件是
 A.
 B.
 C.
 D.
5.(湖南省师大附中2007届高三年级月考,中难题)如图2-10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小球,质量均为m,半径都为r,置于半径为R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的重力不计,容器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求容器对地面的摩擦力和压力的大小各是多少?小球对容器侧壁的压力大小又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解析:分析A点受力,重物对A点向下的拉力可以分解成沿绳右下方的分力和沿杆向左方向的分力,体现在手的受力如图D所示,D项正确。
2.B解析:这种 “拔河”游戏比较的是两位同学对长凳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乙端比较重,和手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比甲大,乙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B项正确
3.B 解析:小昆虫在碗内缓慢爬行,每一时刻受力都平衡,如图2-11所示,N=mgcos,f=mgsin,随着增大,cos减小,N减小,A项错误;sin增大,f增大,B项正确;碗对小昆虫的作用力即N和f的合力等于mg,保持不变,C项错误;小昆虫所受的合力始终为零,D项错误。
4.D 解析:为使物体B能悬在空中,应有 ,为使物体C不离地,应有 ,整理得 ,D项正确。
5. , ,
解析:将两球和容器看成一个整体,由整体法有: ,
    隔离上面的小球,如图2-12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又   
         
    解得   。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jxzl/59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