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范文(精选十六篇)

| 点击:

【www.doubiweb.com--一年级下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范文(精选十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教材简析】

新时代的儿童,在春天的雨露下,像盛开的花朵,愉快的生活,茁壮的成长。他们用鲜艳的红领巾,与明媚的春天,宽阔的大地组成了五光十色的多彩世界。感受生活得甜美和幸福,知道祖国的春天来之不易是本组教材的专题。

“识字6”展现了几幅现实生活得美丽风景图,让孩子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是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祖国的春天是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热爱、珍惜。课文《画家乡》是让学生感受“今天”,让他们知道伟大的祖国是多么辽阔,是多么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自己家乡热情。诗歌《快乐的节日》是让学生展示“明天”,让学生在珍视今天的同时,快快乐乐地拥有美好的明天。

这是一组实施美育的好教材,我们应该凭借教材,带领学生欣赏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抓住美的语言,获得美的享受;欣赏美的"行为,培养美的情操。教学时,可借助本组导语,引导读目录,让孩子借助拼音浏览本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叫草内容,并提示学生围绕“幸福生活”的专题,主动发现、收集有关材料。学完本组课文后,把这些材料展示给大家,看看谁的收获大。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唱歌比赛、绘画比赛,让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本单元66个字,会写3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了解数量词的使用方法,并练习使用数量词。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搜集与课文有关文字资料及图片,使学生形成一种感性认识。

2、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掌握生字、词,完成积累字词任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多让学生问哪些地方我还不明白。

4、本单元课文基本上都有与之相联系的歌曲,听听音乐,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5、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61课时

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时

王二小2课时

画家乡2课时

快乐的节日2课时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有风的声音的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你们知道“风”是什么样吗?风摸不着看不到,但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画风)

2、谈话。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呼呼”吹的声音)

你能说出有关“风”的词语、儿歌、歌曲吗?(指名畅所欲言)

你能把它画出来吗?(板书:画风)

二、识字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试着领读他们的名字。

2、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四、交流

1、小组内互相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2、全班交流。

A、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2)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B、请学生在黑板上画画文中的景色。

C、请学生给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书写

练习写前六个字,重点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美观书写。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找朋友”游戏的方式检查生字。

2、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二、朗读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2、仿说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

, 显得 。

三、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2、 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画一画,再写下来。

3、创新画展: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四、书写

练习写剩下的六个字。教师重点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2、交流评价,举办“优秀作业”展。

教学后记: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认识的七个字中有六个出现在课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识字教学时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动,先展示宋涛、陈丹、赵小艺的画像,号召同学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在活动中认识了生字,还锻炼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此外,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的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互相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所以在讲课中我们如果先让学生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再练习朗读,这样效果会更好。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演绎课本剧,除练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外,还可以加入新的人物,表述其他画风的方法,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去发挥自己的创意。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环节上,我还设计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风,或者画声音、味道。学生的想像力都非常不错,说出了很多方法,积极性也不错。但这方面的时间就花了几乎十分钟,所以让学生在文本上的感情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的时间就比较仓促,学生没有什么时间去消化、吸收文本文字。然而这部分的内容是不能这样拉过去的,只能留到下一课时。课后有老师想我提议,拓展不是重点,有时间可以说多一点,没时间就算了。虽然我很认同朗读文本的重要性,但也产生了困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训练学生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方面的拓展。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说话

陈旧新奇

会走路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三、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四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五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六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二、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三、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教学后记:

《充气雨衣》课文中“我会认”的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5

一、 给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8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16分)

三、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8分)

四、组词语。(12分)

巴( ) 在( ) 闭( )

吧( ) 再( ) 团( )

什( ) 童( ) 止( )

叶( ) 黄( ) 正( )

五、读一读,填一填。(10分)

六、请你找出正确的答案,填在花边里。(8分)

1.《所见》的作者是 ,《小池》的作者是 。

(1)杨万里 (2)李 白 (3)袁牧

2.下雨前,蚂蚁往 处搬家。

(1)低 (2)高

3.《小池》一诗写的是 的景象。

(1)深秋 (2)初夏 (3)阳春

七、选正确的读音填空。(12分)

zhǎn chán

小松鼠有一条长长 ( )的尾巴。

我长( )大以后要当一名画家。

yuè lè

小鸟在树枝上快乐( )地飞来飞去。

我喜欢听音乐( )。

八、读一读,连一连。(8分)

可口的 天气 精彩的 荷叶

美丽的 松果 有趣的 眼睛

透明的 夏夜 亮晶晶的 问题

闷熟的 翅膀 绿油油的 球赛

九、读句子,找出反义词写在括号里。(6分)

1.兔子的耳朵长,尾巴短。( ―― )

2.我的铅笔多,小刚的.铅笔少。( ―― )

3.大苹果给奶奶吃,小苹果留给自己吃。( ―― )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 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 御厨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4、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5、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7-9自然段。

(1)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 )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 )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难道你真的很懦弱吗?最后为什么又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坚硬

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

指导书写:谦虚。

四、存疑结束

师: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

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

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 (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谦虚、友爱陶罐←→铁罐骄傲、自大

↓ ↓

易碎 坚硬

↓ ↓

永久 氧化

↓ ↓

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7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一、 我会看拼音,写汉字。(20分)

mǎ yǐ yǐ qin r tnɡ huā duǒ fēi jī

rnɡ kāi h shuǐ jiě jie ɡu wǎnɡ ji shū

二、 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各3个。(6分)

虫 木 彳 辶

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3分)

1、小猴子长(zhǎnɡ chnɡ)着一条长长(zhǎnɡ chnɡ)的尾巴。

2、望着(zho zhe)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zho zhe)急。

3、听音乐(l yu)是一件快乐(l yu)的事。

四、照样子,写一写。(6分)

例1 游 来 游 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例2:亮晶晶

五、选字填空:(31分)

1、 同 童 往 网 还 黄 蚂 吗 河 荷

( )学 来( ) ( )叶 好( ) ( )叶

儿( ) 结( ) ( )书 ( )蚁 ( )水

六、连线:

1、jī ru tu ɡē cho bān to xīn

柔 透 激 搬 潮 割 新 逃

nn bǎnɡ dūn zhēnɡ ji hǎn ln

膀 蹲 难 借 喊 篮 睁

2、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花间 地上 土里 半空 房前 池中

展翅飞 捉迷藏 结网忙 游得欢 运食粮 造宫殿

七、按课文填空:(10分)

1、( )童骑( )( ),歌( )振( )樾。

( )欲捕鸣蝉,忽然( )( )( )。

2、泉眼( )( )惜细流,( )阴照( )爱晴柔。

( )荷( )露尖尖角,( )( )蜻蜓( )( )( )。

八、词语接龙:(10分)

家 ( ) ( ) ( ) ( ) ( )

父 ( ) ( ) ( ) ( ) ( )

九、选字填在句子中,使句子通顺。(5分)

吗 吧 呢 呀 哪

1、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 )?

2、你今天到( )里去了?

3、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 )!

4、你喜欢吃鱼( )?

5、爸爸在房间里干什么( )?

十、照样子,写句子。(5分)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1、李老师正忙着 呢!

2、 正忙着 呢!

3 正 呢!

十一、阅读儿歌,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春风吹,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

大家快来种树,大家快来种花。

1、这首儿歌有( )句话。

2、这首儿歌描写了( )的美丽景色。

(什么时候)

3根据儿歌的内容连线。

吹绿了 青蛙

春风 吹红了 柳树

吹来了 桃花

吹醒了 燕子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身世及人物学诗经历,了解香菱的性格。鉴赏课文中的《咏月三首》,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揭示诗歌的话语蕴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品味文中细节(空白处),深入挖掘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香菱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教学方式:发现式审美体验教学(填补空白、揭示话语蕴藉),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学生自查资料,了解课文主人公香菱的有关信息及香菱学诗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

初读诗,解个性

▲导入: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盛情款待了宝玉,给他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茶,这茶出自放春山的遣香洞,用仙花灵叶上所带的露水烧成。宝玉他了觉得清香异常。让他喝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这酒用百花的花蕊,万种树木的汁液,酿制而成,因此名为‘万艳同杯′酒。这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那同学们来猜猜看,这“千红万艳”有没有比喻义呢?(《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

▲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将认识到红楼梦这千红万艳中的一位。她刚刚步入大观园,第一次加入大观园的生活,她就是?(香菱)。大观园中最吸引她的是什么?(写诗歌)不错,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香菱学诗》

▲本文课题《香菱学诗》,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速读全文,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经历两次失败最终成功)

▲香菱为什么要学诗,找出她自己原话来回答?得了空儿。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香菱为什么羡慕,羡慕的是什么?(填补空白)写诗是高雅的事,是有着高贵血统的人做的事。《红楼梦》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写诗,王熙凤生就与诗无缘,普通的丫头不会也不敢学诗,诗歌代表是真、善、美。所以这个章回原本的题目就是:慕雅女雅集苦学诗

▲香菱有没有学会写诗?有

▲读一读香菱所写的三首诗,结合文中别人对它们的评价。说说读过诗歌后的感受。

(每一首各请一位学生进行朗读)

第一首:“措词不雅”语言:语言肤浅,堆砌词藻,落入俗套,用的都是现成话,只是将前人咏月的词藻进行堆砌,如“月”、“玉镜”、“冰盘”等词,凑成篇章,无新意。表现手法:采用了直接表现的手法。主旨:月亮很亮(这是致命伤,咏物诗应该托物言志)。

第二首:“不像吟月了,月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一首过于穿凿了”,用词雅致了。语言:语言游离,刻意求雅,显得生硬。表现手法:以花香,夜雾来烘托,侧面描写,脱开了前一首老形容月亮本身的束缚,胆子放大了一些。不足之处是对黛玉的“放开胆子”理解很表面,所以说“过于穿凿了”。主旨:月色很美(这也是致命伤,偏题了)

第三首:含蓄(揭示诗歌的话语蕴藉)。首句:有气势,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暗含自己才华终难埋没,二句暗含自己的身世,顾影自怜,精神寂寞。(脂砚斋: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第三联借旅人思乡,怨女思夫,写得情景交融。结尾感叹本是作者自己的,却借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发问,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语言:含蓄优美(含蓄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表现手法:含蓄,侧面写,全诗不着一“月”字,却处处是月。主旨(蕴藉):托物言志,抒身世之感

▲香菱的这三首诗歌,是在几天内完成的?(3天)

▲从第一首到第三首可以说她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因为中间只隔了两天的时间,为什么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是如此大的成就?文末哪几个成语可以概括她学诗的状态?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①解释②对应本回的题目“苦学”)

▲从文章当中找出可以应证的句子:(并朗读相应的句子,分组朗读)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勤奋好学,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废寝忘食,专心致志

③“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

④“至晚间对灯出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达到忘我之境,失眠

⑤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好诗绝非梦中偶得,而是苦读冥思后的成果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一环节应该是学生用时最长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四重境界。

▲个人的主观勤奋确实最为重要(内因),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外因:一是有优秀的老师:(林黛玉)二是有良好的环境:大观园是美好的地方,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

小结: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可敬的香菱。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小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意对即可)

如:第一,学习要有兴趣。第二,学语文要专注执着。第三,要有尽可能质高量大的阅读。第四,要读写结合。第五,写作上既要有格调规矩,又要不受拘束,而以立意为主,讲究意趣真实。第六,要老老实实向老师学习。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针对新课标的三维度之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使香菱的气质品格化为自己学习的不竭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次读诗,探身世

▲对于香菱的学诗写诗,作为红楼梦的男主角宝玉是如何评价的?(填补空白)

这正是“人杰地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为公。

▲为什么香菱不学诗就“可惜”了呢?(补白香菱身世——可怜)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副册时,只见首页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写着这样的内容: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你知道这是写谁的吗?(香菱)哪位同学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她的情况?

脂砚斋对“香菱”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从出生、外貌、气质、才华、品德五方面来评价香菱,可见她是一个完美的女子)

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根基不让迎探一句说明香菱本来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本名甄英莲,本来血统高贵,曹雪芹的美学观认为,诗歌应该是上等人中的佼佼者的专利品,诗歌使人更真、更善、更美,凭香菱这样的人品,凭曹雪芹对她的同情态度,不能让她不会写诗,所以宝玉的观点也就是作者的观点。而香菱自幼被拐,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香菱孤苦无依的身世、沦为妾侍的身份,在大观园学诗的这段时光,恐怕是她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了。所以她感到由衷的快乐,由衷的幸福。所以她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如醉如痴!无情的命运非但没有让她沉沦麻木,反而使她对精神的追求益发执着,可谓痴心不改。当这样一个女子被赋予诗歌性灵般的光辉时,她的形象在红楼大舞台上便熠熠生辉了!

小结:可怜的香菱

▲一路读来,现在你感受到香菱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善良,可爱,

再读诗,悲命运

▲再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也就是我们共认的最成功的一首,说说你还从中读出了什么?(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作者在咏月中倾注了真情,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总结:从诗歌中我们读出了香菱的思念、盼团圆,她可能想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团聚,但从种.种意象表明,她更有可能她已经开始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了。

▲从诗歌当中我们了解到了香菱很热爱她的丈夫,很盼望和丈夫的团聚,事实上,薛蟠值得香菱如此为他牵肠挂肚吗?

不值得。薛蟠:薛蟠,表字文龙,外号“呆霸王”,薛姨妈的儿子。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虽是皇商,却全然不知经纪世事。他骄横跋扈,倚财仗势,强买英莲〈即英莲〉为妾,喝令手下豪奴打死冯渊;他荒淫无耻。在一次去南边置货时,途经一小酒店喝酒,因堂倌换酒迟了些,就一时性起,拿起酒碗照他打去,一下子就把堂倌打死了。这次薛蟠被判了死罪,后因贾、薛两家托人和贿赂,又被放出。此乃粗鄙无耻无情无义之人。

而当这样一个女子终究难逃其悲剧宿命,香魂返归故乡之时,作为读者,我们怎能不为之扼腕、叹息,怎能不掬一把清泪?

有人说,红楼梦是女子的悲歌,亦是女子的赞歌,文中塑造了百余位女子形象,她们或巧笑倩兮,或眉目盼兮,或袅娜风流,或娴雅贞烈,她们就那样一个个走进读者的心中,却又是那样的一个个令人心碎地去了,直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香菱是可悲的,悲其出身仕宦,却年幼无依,沦落红尘,致为呆霸王薛蟠这等人的妾室,饱受凌辱,最终香消玉殒之命运;

小结:可悲的香菱

▲香菱苦志学诗不仅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会作诗的丫鬟,被大观园中众人所喜爱、佩服,而且连我们今人也不禁喜欢上这位玲珑剔透、冰雪聪明的女子,可是这样一位受人欢迎的人,结局却如此悲惨,令我们不得不怀疑曹雪芹的用心,他塑造香菱这一形象,想要传达怎样的感情呢?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香菱是可赞的,赞其娟娟之影,孤寒之魄,面对多舛的命运,恒守清新纯净的本质,痴心不悔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终究“精华难掩”,完成了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理想的痴心追求!

▲因而,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请说说还有哪些女子的遭遇也折射出这句话的含义?还记得这堂课开始了时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喝到的茶是“千红一窟”茶,饮到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联系到曹学芹在整部小说中所采用的谐音的手法,那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中,不是某一个女性在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女性的普遍悲剧,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才貌两全者如黛玉,德才兼备者如宝钗,阔达豪放者如湘云,柔弱和顺者如迎春,聪慧果敢者如探春,胆大泼辣者如熙凤,美丽率真者如晴雯,谦和忍让者如袭人,软弱糊涂者如尤二姐,性情刚烈者如龙三姐,远离红尘者如妙玉……等等,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而且她们身受痛楚而不自知,这又是怎样的悲哀呀!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悲剧群像,最能体现《红楼梦》悲剧典型意义的是“金陵十二钗”,她们几乎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残春落的结局,作者统统把她们归结到“薄命司”中,听凭她们的眼泪由秋流到冬、由春流到夏。她们带着一切美好的追求、美好的情感、青春阳光的生命,前赴后继地奔向“薄命司”,完成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宿命。

▲结束语:在这堂课就要结束之际让我们在《红楼梦》的序曲中一起来朗读这样一首诗歌:

忆红楼,怨梦里红楼若梦;

思红颜,叹烟中红颜如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只见得满目残红,只听得悲歌如泣!

歌毕,剧终。

梦一场,怎一个愁字了得!

▲布置作业

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9

语文第8册第四单元备课语文教案

一、本单元内容: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42个生字

2、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3、用“和谐”“目的”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6、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三、重点分析:

1、继续学习体会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意义

2、了解法国著名诗人用语言帮助盲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句

四、难点分析:

1、能说出课文的大意,并提出不懂得问题

2、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相信自己作出的正确判断;要有同情心,要善于体贴尊重人、乐于帮助人、乐于奉献,并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六个馒头》中同学间的纯真、丰厚的友谊。

五、知识点地位及系统性分析:

本单元延承上一学期默读课文的学习,继续有关于默读的训练。此外,依旧重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写作内容与课文联系比较紧密,可以把读写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魅力》后就让学生尝试写作

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的能力,查字典及积累词语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能力,通过介绍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

七、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果断的判断》《语言的魅力》《六个馒头》 分别两课时

略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 为一课时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 为三课时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0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词语汇总

一 易错生字:

网:点易写成捺。

黄:前三笔不是草字头。

童:比较复杂。

朵:上面易写成几。

我与找分不清写法。

走之底:是书写难点。

双耳旁:不易写美观。

美:最后一笔横最长。

前:月的第一比撇变成竖。

二 重点词语:

蜻蜓 蝴蝶 蚯蚓 蚂蚁 蝌蚪 蜘蛛 展翅 运粮食 结网 荷叶 露珠 摇篮 亮晶晶 停机坪 透明 翅膀 蹲下 嘻嘻哈哈 睡莲 哭声 睁眼 趴下 根本 弯腰 爬上来 非常 感激 谢意 时间 急忙 山坡 割草 逃跑 借东西 擦脸 摔东西 拨电话 摸一摸 切割 憋闷 潮湿 搬家

三 背诵古诗

(《所见》《小池》)《荷叶圆圆》。

四 形近字、同音字

童(儿童)机(飞机)他(他们)

住(住家)立(起立) 力(力量)

同(同学)几(几个人)她(她们)

往(来往)我(我们)送(送水)

得(得到)借(借用) 和(和平)

河(小河)找(找到)过(走过)

很(很多)姐(姐姐)时(时间)

诗(诗人)空(天空)美(美丽)

五 给下面字选择正确读音

(76页语文园地“我会读”)

六 搭配合适的.词语

圆圆的荷叶 粉红的荷花 晶莹的水珠 亮晶晶的眼睛 绿绿的草坪 弯弯的小路 闷热的天气 精彩的球赛

七 句子:

清清的——溪水 泉水

绿绿的——草地 树叶

弯弯的——小路 月牙 眉毛

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正 呢!

飞来飞去 跑来跑去

来 去 来 去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59-60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1.经历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在观察和触摸活动中感知平面和曲面,初步形成表象,体验空间感;

3.在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

学 法:操作发现法

教 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结构程序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请境

激学导思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愿意玩积木吗?今天我们就边玩积木边学习。 拿出自己准备的积木摆合适的形状

自主探索

探求规律 二.新课

让学生通过摸、摆、说,寻找立体图形的特征 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讲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创新意识。

带学生透彻分析板书立体图形名称及特征

展示:说说你搭了个什么东西。

用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将积木分类,给它起名,积极发言。

巩固练习

提高能力 三、练习 1. p61  1

2. 巡视指导

3. 指导学生活动 认真分析并举例,同位互相交流后再比赛

概括总结

条理知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实验器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贝,知道是什么吗?(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导入。出示两张图片:这个小女孩怎么了?(一个是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另一个是面带微笑的样子)这个小女孩就是伊林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会明白了。

二、自读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三、读思

1、指名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2、默读课文,画出伊林娜情绪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梳理问题: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

3、以小组为单位读书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伊林娜的为什么生气?

1、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组内其他成员补充。

2、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1)“哄骗”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2)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3)练习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反问的语气。

3、指名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指导朗读: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五、实验

1、按照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六、写字

学习写“哄、喝、提、题”四个字。

1、学生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可以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

3、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检查生字。

2、指名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二、读文

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伊林娜为什么笑了?

三、交流

1、指名读朗志万的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3、假如你是伊林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示范读――分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林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六、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3

一、教材分析:

《记一次班级讨论会》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戴老师”有一次习作前,组织班上的同学围绕“非典”这个社会热点发表看法的情况。这是一次习作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习作的内容谅是把大家讨论的情况写下来,“让人们了解我们的心声”。

二、教学要求:

1 .学会有详有略地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注意写好人物的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

2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有概括、有具体的记叙方法.

2 .写好人物对话,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 .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等,了解社会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做好记录或剪贴。

教具准备:剪贴本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你们有什么收获?你关注到了什么?

2 .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师帮学生梳理出一、两个共同的话题。

二、讨论.积累资料

1 .对于我们关注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 .各抒己见,补充。

3 .可以展示图片、照片或资料。

三、学习习作内容,体会写法

1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二一七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2 .指名读习作例文。

3 .互相交流、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描述同学们讨论的?

4 .小结:先用4 个“有的”写了一组句子作概括介绍.再引用 4 个同学的发言,具体描述了同学们讨论时涉及的话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这几段话叙述得有条有理.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5 .那么.我们在习作时还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怎样才能把大家讨论的经过记叙具体?

四、练习习作

1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就把前面讨论的内容,再仿照习作例文写一写,做到有详有略,内容具体。

2 .学生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三、修改草稿。

四、誊抄习作。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4

课前思考:

1、 上课时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多用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识字的时候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说说偏旁表示的意义,理解性地记忆生字。先教给学生方法以后,后面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锋、峰、泳、咏、噪、燥、躁”7个生字,会写“咏、噪、泳、游、峰、蜂、锋、蜜”8个字及其词语。

2.熟读顺口溜,掌握一些形声字中同音字的辨认方法。

3.让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掌握同音字的辨认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热情。

教学准备:生子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述谜语: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忙碌花丛里,献给你蜜糖。

2.生猜。

3.出示图片及字卡“蜜蜂”。

4.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字形。

5.练习用“蜜蜂”说话。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蜜蜂。你们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现在我们就随小蜜蜂一起到识字乐园中去采蜜吧!

二、学习字、词,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组“蜂、峰、锋”

1.出示字卡:蜂、峰、锋

师:又有什么新发现?(读音相同,右边相同,但偏旁不一样)

师:是啊,虽然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意思也不一样,怎么区分它们呢

2.联系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桌讨论。

3.找生汇报

4.练习用“峰”“锋”组词

5.游戏巩固(捉错别字)

找几位学生戴“蜜蜂”头饰,上有词语:高峰、蜜蜂、先峰、蜜峰、山锋、蜂利,其他学生边读边找,说明错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组同音字:永――泳――咏

1.出示字卡:永、泳、咏

2.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练习组词说话

(三)、学习第三组同音字:噪――燥――躁

1.出示字卡。

2.师提出要求:请前后四人合作共同学习这几个字,由小组长组织分别说一说各自的记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①根据意思记忆、②编儿歌、③创编一段话、④表演

5、游戏巩固

(1).猜字游戏

(2).课件显示飞舞的小蜜蜂,每只小蜜蜂上带有生字,生认读、组词,对者小蜜蜂飞入花丛。

三、总结、延伸

1.找生谈谈记字方法。

2.师总结,出示课题:认识汉字多动脑

3.延伸:

(1)出示:垂、捶、锤

(2)谁能根据今天的识字方法认识一下这几个字呢?

4.学儿歌(屏幕显示文中儿歌),熟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2.让学生观察有何发现。

蜂、峰、锋、咏、泳、”均是左右结构。 “游”左中右结构。“蜜”上中下结构。

3.指导书写“蜜”“游”

4.学生描描、写写

5.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感情。

2、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带齿孔和不带齿孔的各一张)、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

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板书:齿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二、谈话。

(出示“黑便士” 邮票)谁知道这是什么?(板书:邮票)(撕开邮票)你们看,这些撕开了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三、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你指我认――看口型猜字――做动作识字。

四、读思

1、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小组讨论: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五、交流

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感悟。

1、“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3、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4、让学生撕一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六、练习

1、填空

一位先生 一位 一台()一台()

一张( ) 一张() 一把()一把()

2、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难写的字。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开火车竞赛读、摘果子游戏。

2、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读思

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1)“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2)“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拓展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实践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学习伙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五、书写

1、学生观察,练习书写。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指导:“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写不好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教学后记: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个人用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容易、很整齐地被撕开。“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他想把那个人的动作变成机器的动作,让所有的邮票都好撕开。通过不断研究,他的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这篇篇幅较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由于课文较长更适宜默读,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要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多读。

在课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教案篇16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课件

教学设想:

这首古诗语言平淡,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客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乡、不想念亲人呢?这首诗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引言: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踊跃背诵古诗)今天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静夜思》。

(课件出示李白图片)

2.教师点拨: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这首《静夜思》写的是他刚刚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学习会认字。

1.教师在《思乡曲》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请学生圈画本课的会认字。

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这些会认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教师讲解:(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认字)“夜”的拼音是“yè”不是“yiè”,不要写错;“举”的拼音是“jǔ”不是“jǚ”;本课的三拼音节字有两个“床”和“光”,韵母都是“ang”,本课的韵母是“ang”的`字还有一个是“望”。

三.品读古诗,深入思考。

1.教师活动:(理解课题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学生回答)

2.教师讲解: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3.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4.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5.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

(3)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

6.理解第三行诗句: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7.理解第四行诗句。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8.指名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9.小结:这首诗前两句写“静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清幽境界,表现客居他乡的孤独生活。后两句写“思”,诗人见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乡,从举头到低头,触动了思乡的情怀,陷入深沉的思绪中。

四.细读感悟,朗读比赛。

1.教师活动: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课文,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代表,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我们投票选出读的最好的小组。(学生组内朗读)

3.学生朗读比赛,评选读的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五.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教师活动:本课的会写字一共有七个:思、床、前、光、低、故、乡。(教师在黑板依次按笔顺写出这七个字)

2.学生活动:学生看黑板笔顺图,自学描红课文的七个会写字。

3.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巧计生字。比如:“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可以记为:动脑筋种好田,让禾苗长出好多麦穗;“床”字,可以记为:广西有根木头;猜字谜“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谜底是“低”;等等。

4.教师活动:教师强调书写。比如:“床”字在书写时“广”要把木包住;“前”第三笔横要写长一些;“光”的中间一横要写的长一些,最后一笔不是不是捺,是竖折勾;等等。

学生活动: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七个会写字。

5.教师活动:学习了这七个会写字,请同学们用他们组词。(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组词,并列举其他词语,拓宽学生的思路。

六.课后作业。

1.熟练会认、会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课外作业:

(1) 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85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