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思想汇报

初二语文上册28.观潮复习训练(新人教版)

| 点击:

【www.doubiweb.com--党课学习思想汇报】

初二语文上册28.观潮复习训练(新人教版)

得分 卷后分 自我评价
  
 
1.生难字。
霆(tíng)  斋(zhāi)  艨(méng)  艟(chōng)
履(lǚ)  倏(shū)  焚(fén)  舸(gě)
泅(qiú)  僦(jiù)  仞(rèn)  绮(qǐ)
穹(qióng)
2.重点词语解释。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日)
(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发,起)
(3)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4)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连接着天)
(5)吞天沃日(用水淋洗)
(6)艨艟数百(战船)
(7)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8)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舞动;树立,举)
(9)如履平地(踩)
(10)则一舸无迹(船)
(11)随波而逝(去,往)
(12)皆披发文身(动词,刻画花纹)
(13)吴儿善泅者数百(游泳)
(1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15)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1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高)
(17)而僦赁看幕(租用)
(18)虽席地不容间也(一席之地)
3.一词多义。
(1)方方其远出海门(当……时)方出神(正)
(2)观观潮(动词,观看)天下之伟观也(名词,景象)
(3)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当作,作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
(4)势势极雄豪(声势)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
(5)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
(6)能能以径寸之木(能够)以此夸能(技能)
4.古今异义。
(1)吞天沃日
沃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2)人物略不相睹
略古义:一点今义:简单、简化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枪古义:举着枪今义:田径运动的一种项目或一种投掷器械
(4)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望古义:农历十五日今义:看
(5)海涌银为郭
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6)人物略不相睹
人物古义:人和船等物今义:人
(7)江干上下十余里
干古义:水边今义:干燥或做
5.词类活用。
(1)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
(2)皆披发文身(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名词作动词,树立、举)
(4)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名词作状语,用银;用玉)
6.重点句子默写。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7.翻译下列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2)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食物和别的各种东西都比平时贵上一倍,而租赁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会空下来。

 
 
一、课内阅读
1.第一段的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6分)
首句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最后一句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2.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6分)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3.第一段总体评价潮水的句子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7分)
4.请写出正面描写海潮的句子,并试着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6分)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写。
5.文中引用杨诚斋诗句的作用是什么?(6分)
对潮水壮丽的景象做侧面补充。
6.水军演习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干净、迅速。
7.一场声势浩大的演习活动,却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6分)
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番演出作了铺垫。
8.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6分)
“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第四段写了几件事来突出观潮盛况游人之众?并简要分析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描述了“溢日”“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席地不容间”等四件事来突出人多及盛况。作者这样写,抓住了场面描写中的几个细节,使描写更真实可感。
二、比较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
【乙】周密《观潮》
10.下面对两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7分)
A.两个文段都写水,甲文写出了三峡夏天的水湍急的特点;乙文写出了浙江潮水雄奇壮观的景象。
B.乙文写水是按照形、声、色、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C.甲文中描写了“或王命急宣”时的特殊情况,从侧面进一步证明了水速快。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又借此写出船行之快。
D.乙文段只写水,并没有写山,作者的感情体现得并不明显。
11.甲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6分)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水流急缓或大小)
12.两个文段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甲文引用渔者歌词,作用是衬托“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景象,渲染萧瑟气氛;乙文引用杨诚斋的诗。作用是甲文对上文的描写作概括性的收束;乙文与首句相呼应。
三、课外阅读
白洋①潮
张岱
故事,三江②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戊寅③八月,吊朱恒岳少师④,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⑤。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⑥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⑦,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⑧,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⑨,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⑩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在浙江绍兴西北海滨。②三江:地名,在绍兴东北浮山北麓,古代是防御海寇的要地,明朝在此建有三江卫所。③戊寅:明崇祯十一年(1638)。④少师:官职。⑤同席:坐在一桌。⑥擘翼:展翅。⑦镞镞:也作“簇簇”。高昂挺拔的样子。⑧辟易:惊惧后退。⑨炮碎龙湫:形容潮头受阻,像北炮轰碎的瀑布,从空中散落。龙湫,瀑布。⑩漱激:冲刷激荡。
13.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只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扑过来,直奔向海塘。
(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观看的人们(被潮水)惊退,跑着躲避到海塘下面。
14.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用观者的感受衬托海潮惊心动魄的气势。
15.作者由远而近,对潮进行了多层次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句描写?为什么?(6分)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潮水稍近的情态。
16.同时描写壮观的潮水,张岱的《白洋潮》与周密的《观潮》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6分)
内容上:《白洋潮》主要描写了潮来的过程及惊心动魄的气势,而《观潮》不仅描写了海潮的壮美,而且描绘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表现手法:《白洋潮》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海潮;《观潮》综合运用比喻、夸张、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
译文:(按照)旧例,三江镇是个看潮的好去处,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戊寅年八月,(我) 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海堤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也跟着我随后就到。
(我)站在海堤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里奔腾而来,一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进。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都争先恐后。又靠近一点,(浪潮)被飓风催逼,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水落下来,把我的脸都打湿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龟山一挡,潮水发出非同寻常的声音,像雁荡山瀑布水被炮火炸碎一样,浪花像雪花一样从半空中飞落。看了让人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镇定。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sxhb/76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