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宣传

2010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课练18

| 点击:

【www.doubiweb.com--思想宣传】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必修3-5)
第20课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
①到奥地利听柔肠百转的《小夜曲》②到意大利听旋律优美的歌剧《茶花女》③在美国欣赏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④到英国听“甲壳虫”乐队的摇滚乐 ⑤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2006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访美期间,耶鲁大学精心挑选了一幅画像,作为礼品赠给他。画像中的人名叫容闳,他于1850年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成为中国最早在美国求学并获得本科学位的第一人。耶鲁 大学这么做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
A  该校是十九世纪唯一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美国大学
B  该校在容闳毕业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大批清朝留学生 
C  该校为中美两国教育与文化交流做出了历史贡献 
D  该校帮助清朝政府建立了近代高等教育制度
4.有人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    )
A.林则徐、魏源等人 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D.慈禧、光绪等
5.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6.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7.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8.历届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展台,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当时的中国人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反映了
A.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贫乏
C.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D.中、英科技间有很大的差距
9. 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
A.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B.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C.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D.倡导西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10.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发展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
11.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看法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期间的抵抗派和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派      B.顽固派和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D.洋务派和维新派
12.《海国图志》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13.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人长期信奉的“天圆地方”的地理观被彻底否定,人们终于认识到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B.“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4.鲁迅曾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几句话,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要新本领旧思想的新人物,驼了旧本领旧思想的旧人物,请他发挥多年经验的老本领。一言以蔽之:前几年谓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几年谓之“因时制宜,折衷至当”。——鲁迅对近代中国某些现象的评价 
A. 道出了洋务运动的主旨为了维护中华文明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说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C. 洋务运动三十余年使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D. 认为当时中国仍未找到真正的救国之路
1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诚能大小增修,讵非军国交便?战舰有尽,而出鬻之船无尽,此船厂之可推广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战舰也,战舰用攻炮,城垒用守炮,况各省绿营之鸟铳、火箭、火药,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锯、水锯、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
——《海国图志》
材料二   ……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何至坐视彼族越九万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请,要以无礼之求,事无大小,一有龃龉动辄称戈,显违公法哉!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四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是故变之途有四,其一如日本,自变者也。其二如突厥,他人执其权而代变者也,埃及高丽等国皆是。其三如印度,见并于一国而代变者,越南缅甸等国皆是。其四如波兰,见分于诸国而代变者也。……彼犹太之种,迫逐于欧东;非洲之奴,充斥于大地,呜呼!夫非犹是人类也欤!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提出这种思想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们提出这种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郑观应的说法对吗?在当时的中国能设立议院吗?为什么?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的观点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21课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2.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3.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5.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6.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7.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的最恰当解释是 (    )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8.袁世凯得以复辟的原因有   (    )
 ①袁世凯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 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
 ③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 ④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    )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10.历史学家郝延平《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西方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渐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1.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2.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学,在政治上主张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13.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
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②作者提倡用国货
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胡适原名胡嗣糜,后来取“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中的“适”字,将名字改为胡适。表明胡适接受
A.进化论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16.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二.非选择题
17.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怪诞之事实者何在?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于与宪法》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见”主要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主要哪些领域进行的?请以典型的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二中“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4)“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请分析请这两位先生的背景是什么?有何意义?

 

 

 

18..在近代前期“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思想是如何演进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近代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其主流思想是什么?

 

 

 

22课
一、选择题
1.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2.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3.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4.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5.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        B.民主和科学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民主和共和
6.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7.孙中山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8.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9.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倡导科学、民主、平等、博爱       B.增加了鲜明的反帝内容
C.他倡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D.把资产阶级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结合起来
10.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1.孙中山认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段话实质上强调了
A 社会变革必须以欧美国家为榜样    B社会变革必须吸取欧美经验
C 必须通过社会变革实现民富国强    D中国革命必须毕其功于一役
12.国民党“一大”进行期间,宣言审查委员会宣言中将收回租界、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大会就毫无意义。这表明孙中山①把反帝视作“一大”主要内容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具体目标结合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④完全接受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使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1)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2分)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一至三,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概述孙中山的主要功绩。

 


第23课 
一、单项选择题
1.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2.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已不适于生存”,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社会进化论观点 D.“师夷制夷”主张
4.五四运动前后,通过发表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
    A.梁启超    B.严复    C.李大钊    D,陈独秀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6.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民主、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7.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A.《民报》     B .《新青年》      C .《工人月刊》     D .《劳动周刊》
8.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这一论断是在什么时期提出的
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10.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1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最重要的意义是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13.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饿不平衡
C.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群众中有深刻影响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第一步,政治上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专政相区别……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共和国相区别。”经济上,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工商业g3这个共和国国家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以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毛泽东《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将毛泽东上述思想的重要观点提炼出来,逐条列出。
  

 

 


(2)综合你所列出的观点,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第24课
(一)选择题
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2.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原因是
①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
②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④中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4、下对“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B.党中央一些领导人受到“两个凡是”思想的束缚
C.人们对毛泽东思想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     D.人们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实践
5、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B.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D.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7. 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质说明了
A.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B.中国共产党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
C.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运用
8.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9.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 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


 

 


12、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结合这三大理论的主要内容分别说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第20课练习  一、1 DACBA  6 ADABA 11 DDDDA
二、16.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在于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掀起了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3)不对。不能。郑观应的思想虽然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封建势力还很强大,更没有付诸行动。         
(4)材料四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没有。
第21课练习 一、1 ABDCA 6 DDDDA 11 BACAD 16 C
二、17答案:
(1)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2)思想、宗教、政治、科学技术三大领域。思想: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启蒙运动。宗教:15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政治: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法国大革命。科技:哥白尼的“日心说”,伽里略证实“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
(3)资本主义社会确立。
(4)民主和科学。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军阀割据造成的灾难,中国社会极端黑暗。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在社会上出现了复古主义逆流。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民主政治。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打出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从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
18答案:
(1)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开始注意了解西方,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面对现实,认识世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为西学的传人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其实践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4)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后来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最终促成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维新派的思想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5)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批判维新派的保皇立场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用以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实现民主政治为目的,在社会上掀起了新的思想解放潮流.
(7)主流: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


第22课练习 一、1 CACCC 6 BBDDC 11 CA
二、13   答案、(1)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2)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反对专制,维护共和;号召国民革命,实行国共合作
第23课练习 一、1 CDCCD 6 CAAAC 11ACA
二、14:(1)主要观点有:①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②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努力发展生产力。(2)重要结论:①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然。②新民主主义社会要充分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这个设想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阶级和阶层的利益。
第24课练习 一、1 CDABD 6 ABBCB
二、非选择题
11、(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材料三主张实行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 (2)粉碎“四人帮”后,支持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2、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三者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是革命年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三个理论中,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三者是一脉相承的。
确立:毛泽东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确定。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会议确定。背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色理论逐渐成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会议确定。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用: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46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