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协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

| 点击:

【www.doubiweb.com--人大政协】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

钜兴初中    尹庆文

摘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克服不良的书写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榜样教育;强化训练;激励教育;减负提质

    语文能力究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在书写正确、端正、清楚的基础上,还必须逐步做到书写得熟练、美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这都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字目标与内容。纵观新课标实施以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无一例外的要求卷面书写的工整与规范,且最高分值达到了八分,这是最直接、明显的高度重视,间接的诸如主观试题的表达,书写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阅卷老师的情绪给分。因此,书写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老师不管字写得好差,水平高低,但是一定要认真书写。倘若教师在黑板上信手涂鸦,怎么要求学生把字写好,把作业做的清楚工整呢?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养成良好的板书习惯。平时板书时一般不要写行草,而写楷书或者行楷。上课时尽量一笔一划地写板书,遇到没写好的字不要用手或者衣袖去擦,要用黑板擦去擦干净重新再书写,对自己书写负责。通过示范让学生看清楚运笔过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知道字不能随便写,随便涂。

    二、教师重视,持之以恒 

    往往有这种现象,老师的字写的很不错,而所教学生的字写的一塌糊涂。什么原因,关键是老师思想不够重视。有的老师虽然也重视但没有持之以恒, 或者开始要求严格,看学生一段时间进步不大也就放弃了。写字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买一本好的楷书或者行楷钢笔字帖,最好跟课本配套的字帖,每天写六、七行,不让学生写太多,但要注重质量。这样做既让学生练好了字又巩固了生字,更重要的是通过练字培养了学生细心、耐心、静心、责任心,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练字一定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开始热闹一阵子,然后偃旗息鼓。把练字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每次批改作业首先看学生的书写是否清楚端正,发现有不够认真的作业及时指出。甚至要求其重做。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要跟课堂作业一样认真负责对待。

    三、激发兴趣,贵在鼓励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法国著名师范教育家茅斯多德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可见学生的写字兴趣对于提高写字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得让学生明白写字的作用。一手漂亮的字就像一个人穿上美丽的服饰,可以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字写得工整、美观,不仅有利于促进自己的学习,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还彰显出一个人的个人魅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就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比如:我经常给学生搜集一些书法作品,让他们欣赏,让他们感受字的魅力,并向孩子们讲述一些名人练字的故事。同时让学生欣赏一些自己班内书写得比较好的作业。如果发现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老师的一句“字写得真工整、漂亮!”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千方百计的发现他的闪光点去夸奖他。

    老师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字向全班展示,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种比赛,从获奖中品尝成功的快乐,从快乐中激发写字的兴趣。鼓励学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求每个学生寻找写字对手,开展一些阶段性的比赛活动,如听写生字,默写古诗及文段,做到书写正确、字迹美观。比赛结束时,评出优胜作业,或在黑板报上表扬。这样坚持一学期、两学期后,学生的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不光是能写好字了,更重要的是爱上了写字。学生写好字的劲头大了,也有了辨别字好坏的标准。

    四、减负提质,科学设计语文作业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的延续,恰当的语文作业,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益,达到减负的目的。传统的语文作业是教师通过“题海”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精选,学生很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耷拉个脑袋奋笔疾书,作业乱写乱画,忽视了书写质量。因此农村中学语文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不可贪多。

    总之,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犹如滴水穿石,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作为教师要耐心教育,严格要求,经常督促。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良好作业书写习惯就能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1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