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资料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必修3)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试题资料】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必修3)
   2010年4月17日
注意:所有试题均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语基部分:完成1--10题。(每道题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鱼凫(fú)    贾人 (jiǎ)  铮铮(zhēng)  扪参历井(shēn)
B.飞湍(tuān)  迁谪(zhé)   石栈(zhàn)   庠序之教(xiáng)
C.逡巡(quān)  钿头(diàn)  迸裂(bèng)   蛇鳝之穴(shàn)
D.咨嗟(chǎ)   宵柝(tuò)   马嵬(wéi)    瓮牖绳枢(yōng)
2.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曾经
4.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8.下面对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诗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中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像“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0.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
A.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
B.荀子认为“积”必须是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定要坚持不懈。在对比中,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C.《过秦论》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D.《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作者借赞扬李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来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字,完成11-14题(共5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不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不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上篇)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贾谊《过秦论》中篇)
11.下列各项中有两组句子,其中只有一组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①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①雍州之地,殽函之固
   ②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②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B.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①秦人开关延敌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D.①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①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12.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③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⑤安危者贵顺权  ⑥强凌弱,众暴寡
⑦先诈力而后仁义  ⑧会盟而谋弱秦  ⑨序八州而朝同列
A.①③/②⑨/④⑥/⑤⑧/⑦          B.①③/②⑤/④⑥/⑦/⑧/⑨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
13.选出以下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①先诈力而后仁义。(   )
A.先有欺诈的力量,后实行仁义政策。
B.把欺诈和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放在次要地位上。
C.注重欺诈和暴力,轻视施行仁义的政策。
D.使欺诈和暴力在国内先推行,然后再考虑仁义。
②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   )
A.搞兼并战争的人都有高超的欺诈手段和暴力,求平安的人们都认为顺从权威的做法可贵。
B.搞兼并战争的人崇尚欺诈和暴力,安定危困局面的人重视顺应民心和权宜之计。
C.兼并别国的做法有极高的欺诈能力,安于现状的君王以顺认为贵。
D.兼并别国的行为抬高了欺诈和暴力的地位,使安于现状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只好顺从强权。
14.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三、翻译、背诵、古诗鉴赏:24分
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⑴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⑵ 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
⑶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⑸                   ,塞上风云接地阴。
⑹沧海月明珠有泪,                         
⑺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⑻《寡人之于国也》中用来指缺点和错误相同,只是程度轻重有别的一成语是:      
⑼过去的评论家说杜甫的《登高》为“杜诗七律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诗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联是:                       ,                        。
17.古代诗歌阅读(6分)
▲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300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等,官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2分)
                                                                           
(2)“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四、文学、文化名著阅读:16分
18.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问他天下谁是英雄。刘备列举的很多人名字均被曹操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刘备依附曹操,闻言惊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幸得雷声大作,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B.“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
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多脍灸人口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赚城斩车胄”等。
D.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E.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19.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A.《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请简述赵云救阿斗一事。
B.“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复活》)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且交给她一张老照片。请简述看到这张老照片后,玛丝洛娃的情感变化。
20.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                                                                                                                                              五、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5题(15分)
草 堂 诗 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茎兰兰担i尘萱苎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2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2分)
答:                                                             
2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分)
答:                                                               
2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4分)
答:                                                                   
                                                                         
2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答:                                                                    
2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六、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6.人们在交际中说话应该文明高雅,这就得使用谦辞和敬辞 (3分)
示例:请人原谅,可以说“请谅解”,文雅一点就可以说“请您海涵”。
⑴当你离开朋友家,朋友送你很远,你要客气地说“请不要送了”,也可以文雅点,说“请        ”。
⑵你把自己的文章寄给了编辑部,一般要客气地说“请修改指正”,也可以谦敬地说“敬请       ”。
⑶在与人交谈时,自己要先走,可以说“你们慢慢聊,我有事先走了”,也可以文雅地说“我       了”。
2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这个问题的?请简要阐述。(5分)    
七、作文:70分
2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自己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帝分给天堂和地狱两把长勺子。地狱的人们把食物只往自己嘴里送,可勺子太长了,他们根本就吃不到食物,结果所有人都只有不断受到饥饿的煎熬。而天堂的人们却把食物往对方嘴里送,他们互相喂食,互相帮助,美美地享受着美食。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B(A贾人gǔ   B逡巡qūn   D咨嗟jiē瓮牖yǒu)
2.B
3.A(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D (A 取胜;B 尽;C 超过)5.D (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6.D (名词作状语,其余名词活用为动词。)7.A (因为思想)8.D(第二联有豁达和坦荡)9.D (“欧阳修”为“苏轼”。) 10.D(韩愈赞扬李蟠是为了说明写作缘由)
二.(5分)11.A    12.D    13.①C    ②B     14.A
【参考译文】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
三、15.(6分)①认真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②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16.⑴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⑵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⑶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⑷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⑸江间波浪兼天涌(6)蓝田日暖玉生烟(7)连峰去天不盈尺
⑻以五十步笑百步⑼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7.(1)(2分)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古今兴亡、盛衰无常的情感。
(2)(4分)这样写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四、18.B、C错。B项开篇词是明代杨慎所写。C项“赚城斩车胄”的是关羽。
19.A.厮杀中赵云与甘、糜二位夫人及幼主阿斗失散,拍马于乱军中寻觅,先救了甘夫人,反身又入敌阵找寻,糜夫人伤重让赵云快走,自己投枯井而死,赵云便将阿斗抱护在怀中,杀开血路来见刘备。刘备接过儿子掷之于地说:为这孺子差点损我一员大将
B.玛丝洛娃先是含情脉脉地看着照片,甚至迷迷糊糊地想象着她当年是多么幸福,(2分)但同伴关于这张老照片的话使她想起她自己种种的痛苦经历,(1分)于是玛丝洛娃的心头又涌上了对聂赫留朵夫的旧恨,她决心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2分)
20.(1)(3分)D(两人都重视精神上的事奉)
(2)(3分)要做到“孝”,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答对一点得2分)
【参考译文】
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养活父母和饲养犬马怎样去分别呢?”
孟子说:“曾子奉养曾皙,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皙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一定回答‘有’。曾皙死了,曾元奉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将要撤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如果问还有剩余吗,便说‘没有了’——要留下预备以后再进用。这叫做口体之养。像曾子那样,才可以称为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21.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2分)
22.(3分)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23.(4分)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每点1分,能写出4点即可)
24.(3分)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5.(3分)B D(对一项1分,全对3分)
26.⑴留步   ⑵ 斧正   ⑶ 失陪
27.(1)(2分)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被指不合规范”)
(2)(5分)示例一:"CCTV"早已深人人心。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
示例二:“CCTV"没有中国味。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观点1分,至少两条理由,每条1分,句子通顺1分)
28.作文:略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49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