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档案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 点击:

【www.doubiweb.com--粮食档案】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练习
一、选择题
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  (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4.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
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6.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说,都是(    )
A.实行计划经济      B.变革社会制度       
C.改革上层建筑   D.调整生产关系
7.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8.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相比,两者不同的是(    )
A.无产阶级已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施的
 B.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C.依据国情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政策
 D.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9.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0.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
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11.斯大林模式   ①前期存在弊端,后期克服纠正  ②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   ③政治高度集权,个人崇拜  ④文化高度集中,行政干预(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3.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16.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
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7.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18.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7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9.按顺序排列苏联解体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①《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②《明斯克协议》签订 
③八一九事件            ④《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署(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20.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
 
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
(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

22.(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23.(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5分)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3分)

24. (14分)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4分)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2分)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3分)出现了什么失误?(2分)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5 BBCBB  6—10 DBBAB  11—15 BABCC 16—20 DCACA
21.(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22.(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1)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首要责任发生变化。
(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3)考生须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作答,并言之成理。
24. (1)时间长,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对外扩张掠夺;大力拓展海外市场。(4分)
(2)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协调发展。(2分)
(3)政策和措施: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并实施“一五” 计划;工业化起步、三大改造同时进行。(3分)失误: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4)启示:从国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3分)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49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