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资料

高三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真题和模拟试题分课汇编解析

| 点击:

【www.doubiweb.com--试题资料】

必修二专题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每课名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0分)
1.(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9题)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20题)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模式(百日维新)——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3.(2011年1月苏北四市期末11题)下列三幅漫画,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有关漫画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一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凭票供应 B.图二时期生活物资匮乏,商品供应不足
C.图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商品供应充足 D.图片说明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4.(2011年3月长春市调研28题)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③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 D.②④
5.(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0题)《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6.(2011年3月河南五市联考28题)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7.(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22题)右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8.(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12题)“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
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
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9.(2011年1月福州市质检13题)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10.(2011年4月长沙模拟29题)斯塔夫里阿洛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20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12.(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1题)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下列事件属于这股“春潮”的是()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
13.(2011年东北三校联考34题)同是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图10可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 B.中国在资本市场竞争中超过印度
 C.印度依然是国际“资本洼地” D.中国的计划经济比重比印度更大
 
14.(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18题)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
15.(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22题)下图所示著作描述的三次重大思想交锋,分别发生在1978、1991和1997年。其中1997年的交锋最有可能是关于
 
A.香港前途的争论
B.澳门问题的争论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争论
D.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争论
16.(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5题)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7.(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22题)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18.(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7题)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
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C.商品价格完全市场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9.(2011年5月太原市二模29题)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 B.所有制结构已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 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
20.(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21.(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7题)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胡锦涛所说的党的基本理论不包括()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理论
D.“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
22.(2011年4月杭州质检17题)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表2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钢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3.(2011年5月郑州三模29题)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
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
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大贡献
24.(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13题)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5.(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17题)据媒体报道,2010年5月开始,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7%。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B.美国“新经济”的影响
C.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26.(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28题)关于右图票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B.反映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C.说明当时社会的物资比较匮乏
 D.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
27.(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23题)对比下面两幅分别摄于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图片,其中对此正确分析的是()
 
①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②反映了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的体现④是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提高的体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28.(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26题)(14分)“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概述“一五”计划强调“工业增速”、“超英赶美”的背景。(3分)
(2)结合史实分析“大跃进”与“大倒退”之间的必然联系。(4分)
(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简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5分)
(4)“十二五”规划与“一五”计划、“二五”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分)
29.(2011年4月沈阳市质检40题)(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生纱厂创办之初就设想了股份制,公开向社会集股60万两,分6000股,……结果招股很不理想,应者寥寥。1897年,大生纱厂又向社会招股50万两,分5000股,还是进展不顺。……在大生纱厂经营好转之后,1901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20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20.75万两。……1920~1921年,上海报纸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股票之一。
——依据傅国涌《大商人》整理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股份制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增长和个人所有制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股份公司产生的首要原因是扩大再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需要。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西方国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办一个大型企业所需要的最低资金也在不断增加,这时单纯依靠私人的资本积聚已经不能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为此通过股份制的融资可以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扬长汉《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筹股建厂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期中国实行股份制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多角度论证)(13分)
30.(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27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
(2)各举一例说明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八五”计划期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
(4)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3分)
31.(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23题)(7分)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从1953年起,“五年计划”(规划)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请回答:
(1)“一五计划”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
(2)“二五计划”在实践中出现重大失误,延期三年才结束。从经济角度分析我们应从中吸取的教训。(2分)
(3)“八五计划”建设初期,我国面对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由此我国在经济建设理论上取得怎样的重大突破。(3分)
32.(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27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2分)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2分)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1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材料三90年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3)列举“市场经济”这一口号提出过程中的主要事件。(2分)
材料四历史学习和研究要求学生具有史证意识。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
 (4)对于上述漫画所报道的内容,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主流意识,有人则持相反意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可选择任意一种观点,2分)
必修二专题三: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每课名题3)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从时间上即可把ABC三项排除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B项1984年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得到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在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年10月,中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本题选D项。

2.B
解析:本题考察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模式。B项史实错误,孙中山的议会民主在中国没有深入广大老百姓的思想,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3.C
解析:本题反映了建国后各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图一、图二是票证经济时代,图三是市场经济时代,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目前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选择C项。

4.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发展。①中史实错误,唐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从1840年开始,我国遭受了严重的外敌入侵,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说法正确。

5.C6.B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题干引文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的意义,属于“三个是否有利于”的内容,由此分析,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7.C
解析:从折线图反映,70年代后,美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是保较低水平且有下降趋势,而中国从75年以后,基本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结合时代背景,这归结于中国的体制改革的效果。

8.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9.B
解析: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表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并未建立,故A不正确。C是在2001年,D是199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10.A
解析:③是1971年,④是1992年十四大后,从时间上不符合题干中“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的时间要求。

11.C
解析:概括起来,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手段和方法,不是区别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二者之间不存在着根本矛盾。第三,计划和市场要结合。这样,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志这样一个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正确答案为C。

12.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3.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利用外资的比例远远超过印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4.D15.D16.D
解析:A和D虽然都符合题目中的时间,但是题目强调的是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因此应该切合创业这个点。

17.D
解析:ABC三项说法错误,与本题材料无关联,本题选D项。

18.D
解析:本题较简单,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992年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9.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有制经济、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试点企业反映的是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0.D
解析: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21.C22.D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不可能在当年就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理解错误。

23.C24.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模式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在1947年;“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由“计划”改为“规划”正是加国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转变的表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5.C
解析:A、B、D三个选项的事件加大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流,只会造成物价的下降。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的措施,则造成紧俏商品的抢购,造成通货膨胀,所以选C

26.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粮票放映的是由于物资比较匮乏在分配上只能限制购买的历史阶段。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7.C
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的生活变迁。图一在60年代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图二在90年代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①的说法不符合图一。

二、非选择题
28.(1)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基础差,底子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美苏冷战。(3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2)“大跃进”造成“左”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四点即可。)
(3)原因: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分)
过程: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每点1分,共4分。)
(4)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到既重视经济增长又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发展方式、强调科学发展。(2分)
29.(1)经济利益的驱使;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受西方先进的经营模式的影响。(每点3分,共12分)
(2)证券、股市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主张在中国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改革允许出现错误,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言之有理即可)(每点3分,共12分)
(3)股份制的实行会促进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股份制的运作方式看:有利于融资,促进企业扩大再生产。
从股份制的产生过程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从股份制的实践及其结果看:股份制仅仅是一种经营形式,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都可以实行。实际上,股份制在不同的类别的社会制度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股份制的理论依据看:有马克思主义做指导。
评分标准:
第一等(13~11分)
①观点明确,角度全面;②语言准确;③逻辑严密。
第二等(10~6分)
①观点比较明确,角度比较全面;②语言比较准确;③逻辑比较严密。
第三等(5~0分)
①观点不明确,角度不全面;②语言不准确;③基本没有逻辑。
30.(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分)
(2)新进展: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具体措施亦可)(三者只需举一例即可)(1分)
对外开放: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两者只需举一例)(1分)
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3)三个节奏: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1分)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从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3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1.(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并举。(2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3)形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分)
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1分)
32.(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2分)
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分。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分)
(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径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2分)
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2分)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598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