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

六国论精练精析

| 点击:

【www.doubiweb.com--亲子阅读】

第2课 六国论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
C.秦以攻取之外               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
D.始速祸焉                   速:迅速
【解析】选D。速:招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以有尺寸之地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⑧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A.④⑥⑧  B.②③⑥
C.①⑤⑦  D.②⑥⑦
【解析】选A。①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②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③至于:古义: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⑤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⑦不行:古义:没有行动,此处指不去刺杀秦王;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3.下列句子,句式与“洎牧以谗诛”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解析】选C。C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式。A项为判断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4.下列各项,都属于“不赂者以赂者丧”的一项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④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⑤暴秦之欲无厌[来源:]
⑥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解析】选A。②讲六国子孙对国土的不爱惜,⑤讲秦国的贪欲,⑥讲六国与秦的较量结果,都不属于对“不赂者以赂者丧”的分析。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来源:]
B.赵国在与秦国的战斗中多次打败过秦国。
C.如果燕、赵、齐三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D.这段文字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
【解析】选C。文中只是“或未易量”,句中判断太绝对。
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和“用武而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六国“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解析】选C。“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不对,这与作者的观点不符。
7.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赵国曾经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等到李牧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州郡。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胜败存亡的命运。
【解析】选C。谗:谗言,受诬陷。应为“等到李牧因诬陷被杀害,赵国都城邯郸才变成秦国一个郡”。
二、学习本文对比论证的写法,以“面对挫折”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要求观点正确,态度鲜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勇敢地、微笑着迎接它。如果你鼓起勇气,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战胜挫折,那么你就会发现,挫折的阴云被驱散后,头上是一片多么美丽的天空。反之,如果你面对挫折只会叹息,失掉了前行的勇气,那么你必将会被困顿束缚,被天空中逐渐密集的黑云吞没。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含笑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挫折吧!
三、仿照画线部分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失去健康的人才知道健康的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懂得拥有并好好珍惜,这样的人生怎会快乐而美丽呢?
答案:失去朋友的人才知道友情的珍贵    失去亲人的人才知道亲情的温暖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一尊还酹江月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解析】选B。A.“华”通“花”;C.“尊”通“樽”;D.“零丁”同“伶仃”。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交错)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跟,和)
B.奉之弥繁                  (更加)
  五国既丧                  (灭亡)
C.始速祸焉                  (招致)
  始有远略                  (谋略)
D.齐亦不免矣                (不能幸免)
  或未易量                  (容易判断)
【解析】选A。与:结交,这里是讨好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李牧连却之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名词作状语。
4.名句默写。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
(2)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3)古人云:“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六国破灭原因、总结历史教训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弊在赂秦    (2) 暴霜露     斩荆棘   (3)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来源:]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韩、魏塞秦之冲                冲:交通要道
B.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          收:收买
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折:屈服
D.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弃绝
【解析】选B。收:收服,征服。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选A。“之”均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项①介词,向,对;②介词,比。C项①介词,替;②介词,被。D项①名词,缘故;②连词,所以。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B.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D.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解析】选A。得以:能够。B.古义:挺身而出。今义: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C.古义:休养生息。今义:暂时停止工作、学习或活动。D.古义:不断出现的局势变化。今义: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8.以下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辙从战略角度立论,认为六国缺乏虑患之密,见利之深,及知天下之势的谋士。
B.在苏辙看来,六国政治家大都是一些“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的人,自然难以合力御秦。
C.在苏辙看来,六国的自安之计是“厚韩亲魏以摈秦”。
D.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韩、魏不能独当秦”。
【解析】选D。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厚韩亲魏以摈秦”。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武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
(2)(诸侯们)不知道要运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的小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yejy/54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