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章

洛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检测卷(带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精品文章】

洛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检测卷(带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必做题
一、一般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境 与 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妤,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且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 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 ,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促的诗:“ 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常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意与境》,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意境及相关概念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意境是指艺术家在作品创造中主观情志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成功的意境可以使读者沉浸其中。
B.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羡境界。
C.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D.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境一旦形成,即和原来的意象脱离了关系。
2.对文中材料的引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用“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逐意奔走”,意在证明长期以来人们对刘禹锡“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发挥是正确的。
B,借用杜甫“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这两句诗,意在形象地阐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这一诗歌意境鉴赏理论。
C.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常见意境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在意境创造方面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
D.用“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这一比喻,是为了准确描述诗歌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3.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
A. 谈论境和象的关系,就必须承认“境生于象”,即刘禹锡所说的“境生于象外”,后人对刘禹锡说法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B.“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C. 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 由翱翔其间。
D. 借鉴英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文艺理论界的因境,也更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 越国以鄙(边邑)远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6.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
A.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B.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C.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D. 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E.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7.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8. 给下列文言断句。(3分)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捻 (niǎ 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在第1题和第2,3,4题之间选做)(6分)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忆”正当青春年少的同学以天下为己任、忙碌积极的战斗生活的语句:
                                                           。
  (2)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3) 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神的惩罚
[美]简•卡鲁
 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没钱的时候,你总认为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过去我也常常这样认为,但现在我再也不这样看了,我从惨痛的教训中明白了这一点。
上学的时候,有一位英语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经常给我们引述著名作家的话语。我对这些话语不是很感兴趣,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有一句话不时在我耳边响起,这是那位英语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他说:“当诸神想惩罚我们时,他们就让我们的祈祷实现。”听起来有些愚蠢,对吗?当时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十分想得到某样东西,你就有可能得到,但将以一种你不希望的方式得到。我的意思是,你可能不得不付出你意想不到的代价。
 事情发生在2005年11月22日,星期二,我下班回家的途中。我是个汽修工,我喜欢在汽修厂工作,我一直梦想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不用很大,只要是我自己创建的就行。如果是为自己工作,我不介意有多辛苦。所以我离开父母,去了伦敦。我想,只有那样我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父亲为此和我吵了一架。他怎么也不明白,当我衣食丰足时为什么要离开家。
丰足?什么叫丰足?我常问他。像他那样活着——终生住在一套单位的福利房里,没有一点儿期盼,只守着一只金表和养老金度日?我爱他,但看到他如此容易满足,我很窝火。他在那个嘈杂的工厂工作了那么多年,一点儿成就也没有。
 那天晚上我回家时,这些想法一股脑儿都涌了上来。还记得我当时在想,要是我能摆脱这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好了,要是我能得到1万英镑就好了。然后,我在地铁外停下来买了一份刚出版的晚报。我想这份报纸可以让我在回家的路上暂时不想自己的事情,我可以读读别人的麻烦事或者新影片的介绍。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报纸有些不对劲,好像头版有什么地方搞错了。于是我仔细看报纸的头版,发现上面印的日期是2005年11月23日,星期三,而不是2005年11月22日,星期二。
 “上帝!”我在心里惊呼,“这是明天的报纸!”
 刚开始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但上面的新闻与今天电视里播的都不一样。这只有一种解释:我买到了明天的报纸。
 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什么——我的祈祷应验了。我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几乎无法翻动报纸。但它们就在那里——明天的赛马结果。我盯着获胜的马匹的名单,仔细地从中选择号码。我挑了一匹不被看好的赛马,下注的回报率是50倍。那是一匹我永远也想不到要下注的马。
 第二天一早,我从银行里取出了我的全部积蓄——300英镑,然后我在午饭的时候去下注。我分别去了几家投注站,我不想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下午赛马的结果与那份报纸所刊登的一模一样。我需要做的就是前去领奖。 1.5万英镑,太爽了!
 就等着告诉爸爸妈妈了!他们肯定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打开电视,但仍在不停地想如何去使用这笔钱,几乎没听进一个字。突然电视上开始插播新闻,播音员提到了塞尔比——我的家乡。我开始盯着荧屏。那天下午父亲工作的工厂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严重火灾,22人死亡,许多伤员被送进医院。接下来播音员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心中充满了恐惧。
 昨晚买的报纸摔到了地上。我突然想起了什么。我捡起报纸,疯狂地翻阅。在“最新消息”中,我看到了这则消息:今日下午,塞尔比的工厂发生爆炸,多人悲惨死亡。我一直在忙于挑选我要投注的获胜马匹的号码,没注意到这则消息。我双手颤抖着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证实了我的猜想:父亲死了。而我本来可以救父亲一命的!我把报纸撕得粉碎,号啕大哭起来。
 最终,我得到了自己的事业,做得也很好。妈妈获得了保险赔款,她的生活比以前更富裕。唯一的问题是,自从父亲走后,她再也不关心自己是活着还是死去了。
 当诸神要惩罚我们时,他们干得真他妈漂亮!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上学时,一位英语老师因为经常引述著名作家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对那些话不是很感兴趣,现在“我”记忆犹新的寥寥无几,但是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却不时萦绕在“我”的耳畔。
    B.“我”曾经对父亲始终住在福利房里,守着一只金表和养老金度日的生活态度嗤之以鼻,所以跟他吵了一架后愤然离家去了伦敦,以求眼不见心不烦。
    C.刚一拿到报纸,“我”就确信买到的是一份明天的报纸。在短暂的内心震颤之后,“我”就冷静地选好了要下注的马。第二天一早,“我”就从容镇定地到一家银行取钱,到投注站下注。
    D.赛马的结果与那份报纸上的毫厘不爽,“我”沉浸在准备领奖的喜悦之中,就等着跟父母共同分享这一快乐。虽然电视开着,但是最初“我”梦想着如何使用这笔巨款,并不关注电视内容。
    E.“我”没有注意到昨晚买的报纸上写着爸爸工作的工厂发生爆炸,并对自己没及时救父亲懊悔不已,由此可以看出“我”平时做事不能顾到多个方面。
(2)小说中的“我”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写“我”在地铁外买报纸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合全文,请你谈一谈对“神的惩罚”的理解。(8分)


第Ⅱ卷  阅读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及表达(17分,12~16,每小题3分,17题,2分)
1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遏制(è)    遒劲(qiú)        峥嵘(zhēng)   百舸(gē)
B. 寂寥(liáo)  彳亍(chì chù)   笙箫(shēng)   下载(zài)
C. 青苔(tái)     给予(gěi)        忸怩(ní)      跫(qi6ng) 音
D. 舵(duò)手     房舍(shè)        隽永(jùn)     窗扉(fēi)
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荆轲(kē)   拜谒(yè)   督亢(háng)   戮没(丨ù)   谬误(miù)
B.偏袒(tǎn)  扼腕(è)    厄运(è)      戍守(shù)   怯懦(ruò)
C.淬火(cù)   猝然(Cù)   忤逆(Wǔ)     铁杵(Chǔ)   拊心(fǔ)
D.创伤(chuāng)  创办(chuàng)  嗔目(chēn)   箕踞(jī)   目眩(xuàn)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虱子   泯灭   闪烁   玷污              B.雕花   蝉翼   窒息   顿挫
C.檐头   歌谣   唏嘘   渴慕              D.匾额   今霄   愚蠢   门楣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静侯   耸入云天   直刺九霄   扭转乾坤           B.酝酿   漫漫征途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苛刻   联名上报   借签经验   摘星揽月           D.配置   最高致意   预订轨道   辉煌时刻
16.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时不少诗文中含有朴素唯物论色彩,如“          ”,就包含着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对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这一结论,学术界不少人有     ,认为半坡文字似乎更为原始。
③刘翔刚到孙海平的麾下时,不少人认为他综合条件并不突出,难出成绩。孙教练却对他____,认为他经过系统训练后必成大器。
A.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异议   刮目相看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争议   刮目相看
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争议   另眼相看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异议   另眼相看
17. 根据下列调查材料,用一段话比较中国和印度“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的相同与不同。(2分)
 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前五位)
中国:①工作②金钱③国家经济④有形资产⑤闲暇时间
印度:①金钱②工作③个人自信④有形资产⑤闲暇时间
答: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集体拍照时,当摄影师喊到“一、二、三”的时候,总有几个人睁大眼睛,坚持好一会儿,但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照出的形象是闭目状,留下的是遗憾。有人就喊:“再来一张!再来一张!”难道再来一张就能解决问题吗?这时从队伍中走出一位,他接过相机,说:“大家都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时,再一起睁开眼睛。”冲出胶卷一看,第二张照片中,没有一个闭眼的,一个个神采奕奕。
同样是喊“一、二、三”,但结果不同,可见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请以“思维方式与结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一般现代文阅读
1、D(“ 意境一但……关系”原文无据。)
2、B (A引用是为了证明“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目的在于指出人们在引用和发挥“境生于象外”时的误解。C,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的开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D,是形象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而非“意象审美活动时的心理体验”。)
3、C (A“境生于象”并不等于“境生于象外”;B第二点属“境生于象外”的含义。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猕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没有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本质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 B  5. A   6 . ABD 
7.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② 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想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9.答案: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解题思路: (1)解答此题需两步,一要掌握描写了哪些景象,而要了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无奈之情。( 2)通过“捻”“无语”等即可判断表达技巧,然后总体了解本词,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标准答案:⑴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⑵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规律总结:诗歌鉴赏首先要从诗歌的主题入手,本诗重点在于“无奈春归”一句,写出伤春之情。做题时,要注意规范答题,切防丢落步骤,减少得分点。
诗歌赏析: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写春归景物。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她信手捻着花枝儿,一会儿又放下花枝,默默无语上视天空,弄晴的小雨也不下了,只见远处一道残阳从云缝露出来,把霞辉洒在她满是愁容的脸上。她心中的“恨”有谁能理解呢?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10.答案: (1)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上,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士皆嗔目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5分)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
(B“我”对父亲的生活态度只是感到“窝火”,“嗤之以鼻”言过其实.离父母去伦敦是为了追求梦想,赚更多的钱,创建属于自己的事业.“愤然”属无中生育.C刚开始,我不相信是真的.文中没有明确从一家银行取钱,但下注是在不同的投注站.D文中只写“等着告诉爸爸妈妈”中奖的消息,并没有指明“共同分事这一快乐”.  E“我平时做事不能顾到多个方面”属无中生有.)
(2)①热爱本职工作。  ②不安于现状,有更高的追求。  ③做事谨慎执着。(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3)①想通过阅读报纸暂时忘记想摆脱一成不变生活的梦想。  ②为后文写赛马中奖埋下伏笔。③表现主旨:偶然的一件事情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梦想,也给人留下遗憾。
(4)①如果你想 得到某样东西,可能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这冥冥之中像是神在惩罚某个人。
②文中的“我”极力地想得到一个意外的发财机会,偶然买了报纸,赛马中奖,为创建属于自己的事业提供了经济保障,却因执着于做这一件事而失去了父亲。
③在人生的路途中,有多少人因对金钱的过于执着而忽略了眼前的风景,又因对梦想的过于坚持而漠视了身边的亲人。
④幸福不是以财富的多寡来衡量的,是一种个人的感受。不要像故事中人那样,得到了财富,却永远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与真正幸福失之交臂,相伴一生的是无止境的懊恼和悔恨。
四、语言文字运用及表达
12.B (A.舸gě  C 给 jǐ D 隽juàn)
13.D  A亢kàng   B 懦nuò 淬 cuì
14.D (霄一宵。)
15.B (A侯一候。C签一鉴。D∶ 订一定。)
16.D (“世事”句强调的是学习社会生活屮的知识,与语境不符。“争议“用于结论未下时,“ 异议”指与结论不同的意见。“刮目相看”指对同一个人的看法前后不同;“ 另眼相看”指对待某人与其他人不同。)
17.【解析】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陈述对象,“中国和印度”;第二部:比较对象,“决定人快乐的主要因素”;第三步:求同求异,通过比较发现相同与不同;第四步:进行整合,恰当表述。
参考答案:对于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中国与印度都把“金钱”和“工作”放在了前两位,只是中国更看重“工作”,而印度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中国人的快乐之源中没有“个人自信”,而有“国家经济”;“有形资产”和“闲暇时间”被中国和印度人放在了后面。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wmgw/74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