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赛

奉新一中2014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 点击:

【www.doubiweb.com--小学奥赛】

奉新一中2014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时期      
地区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通过对该表的分析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 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② 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4.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观点的是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详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6.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7.“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8.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9.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0.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下图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
 
A.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展开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13.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14.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24.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②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③计划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5.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年、1957年、1962年、1970年、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4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人均产量逐年提高
B.1957~62年,我国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发生
C.1962~70年,我国人均产量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
D.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6.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 “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 ‘三级所有’, ‘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
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7.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具体表现为:
①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改变   ②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③着装逐渐融入国际潮流
④休闲、娱乐、旅游、健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有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交谈的主要话题很可能是:
A.提高农业产量                        B.压缩农业耕地面积
C.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20.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保证了美国民主制度
C.使美国社会经济日趋稳定
D.缓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1.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是对哪一政策的反思
A.余粮收(征)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2.20世纪40年,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3.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GNP:国民生产总值)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士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而是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①不断扩大的世界贸易              ②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            ④全球贫富分化日益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当今中国青少年喜欢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米老鼠的衣衫,吃唐老鸭泡泡糖……就连含高脂肪高糖的美式快餐,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也“所向披靡”。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
C.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D.各种文化传播工具的丰富
26.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
28.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9.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30.中世纪的西方人信仰上帝,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推崇理学,这两种信仰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都约束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
C.都属于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二.非选择题:(31、32、33题。)
31.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至1913年间,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l,348,000公吨和16,251,213公吨,……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走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美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于工业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7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材料三: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4分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6分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干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

(2)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016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C B B C B A A C B A A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B D A D A D B B A C A B
二.非选择题:(31、32、33题。)
31、
(1)歌颂。2分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2分
(2)粮食储运条件的改善;新型肥料(化肥)使用;加快农牧产品在世界的流通。 蒸汽机的使用增加了对煤炭的需求和开采。4分
(3)背景:工业革命;原料、商品运输发展的需要。4分
影响:促进人口、物资流动;加强经济间联系;改变人们时间观念;增大人们的活动半径;冲击等级观念。3分(写到3个即可。)

32、(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分
 (2) 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敌视,巩固国防的需要;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薄弱;吸取当时中国的教训。 4分
 (3)表现形式: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分
成果:基本实现了工业化;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分
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分

33、(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4分
(2)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4分
(3)变化: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 3分
     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2分

 

本文来源:http://www.doubiweb.com/ksst/728229.html